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和田有趟“绿皮车”

    本报通讯员 张景程 本报记者 朱彤

    本报记者走基层

    “从东方吹来的春风,给世上善良的人打开了天堂之路。”这是维吾尔族群众人人皆知的《福乐智慧》里的诗句。2011年6月28日开始,有一列“绿皮车”趟趟爆满,乐此不疲地往返于乌鲁木齐至和田,两年多来已安全运送旅客410多万人,被当地人誉为“金火车”。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地处喀喇昆仑山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和田地区的扶贫开发,这里的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变。如今,两条高速公路横穿500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达和田,每天有十几个航班往返于乌鲁木齐。然而,大部分和田人出行首选还是坐火车。

    乌鲁木齐至和田全程2073公里,这趟“绿皮车”的硬座票价113元,仅为汽车票价的40%、飞机票的8%。从墨玉到和田几十公里的火车票价仅2.5元。在莎车电力公司上班的巴热·阿卜都热西提,家住喀什,每3天就要往返两地一次。由于火车票比汽车票便宜近30元,他一个月能省下几百元交通费。

    刚满20岁的刘子礼,是8号车厢的乘务员。除了日常服务旅客、清扫车厢内卫生外,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烧锅炉。“别看绿皮车上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工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的,每名列车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岗。值乘期间每10分钟就要查看一下锅炉的情况,每次到站前都要为锅炉上一次煤。”刘子礼说。

    因为车厢条件有限,全车仅有4个茶炉供应整趟列车的热水。硬座的烧水茶炉只有两个,供水不方便是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撤了烧水,就是冬天的供暖了,因为车体的保暖和密封不好,冬天下雪的时候,车厢里面都会飘进小雪花,夏天清沙,冬天扫雪,已经成为了他们工作的常态。

    凌晨4时50分交班,5时20分整队点名,对于习惯了晚睡晚起的“90”后们来说是个大挑战。扫地、拖地、冲洗卫生间,沙尘大的时候,还要随时清理窗户和座椅上的沙尘。“列车一提速,沙尘就无孔不入。”阿丽亚说。

    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辛苦,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下,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说起最难忘的事,阿丽亚说,第一次单独顶岗时,因为正好赶上春运,列车严重超员,几乎达到了平时客流量的5倍。阿丽亚生怕出个什么差错,所以一整夜都没有合眼。

    依明江·买买提是和田车队第六包乘组的列车长。他随身带的小本子记着组里每一名乘务员的生日。只要有人在出乘期间过生日,他都会自己出钱买个蛋糕。他说,这趟列车很多列车员和工作人员都是“80、90”后,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做到现在慢慢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成长。

    今年刚满20岁的阿丽亚·安尼瓦尔,毕业于铁路学院电气化专业。她怀揣梦想穿上了铁路蓝色制服。起初,她的父母担心这个被他们宠爱大的孩子,能不能胜任这份艰苦的工作。她却说,“只要我选择了,我会努力做好给你们看。”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把“绿皮车”当成了家,一年365天,183天都过着“不接地气”的列车生活。这其中有难过、汗水、喜悦,但更多的是收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