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婴幼儿皮肤护理 预防是首选

    □ 本报记者 吴红月

    健康门诊

    冬日和煦的阳光下,小宝宝们经常被爷爷奶奶抱出来晒太阳,冰冷的空气和凛冽的寒风中,令孩子的小脸红扑扑的惹人喜爱。不过,专业医生却告诫父母及家长,这种情况表明孩子们的皮肤已经到了出现问题的临界。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马琳教授在日前由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婴儿皮肤屏障论坛”上呼吁,红色之后将出现干裂,之后会因揉搓而出血,导致孩子面部湿疹或引起感染。因此,要注意及早对婴幼儿皮肤进行护理,防晒保湿,早一天预防比晚一天强。

    皮肤外部护理最重要

    数据显示,中国50%的婴儿为干燥皮肤,这类皮肤易过敏,导致季发性干燥,保水功能差,皮肤表皮层薄屏障不全,更易刺激孩子发生湿疹等皮肤疾病。马琳表示,婴儿皮肤结构与成人不同,是由较小的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婴儿皮肤角质形成的细胞间的间隙较大、角质层较薄,表皮要比成人薄30%;同时,婴儿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含量较少、婴儿皮肤脂质含量低、黑色素少、皮肤水分含量高,上述特点导致了婴儿皮肤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较高,皮肤吸收和释放水分速率较快,需要特别的保护,以防止水分丢失以及外界环境的伤害。

    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皮肤病学专家 Micheal J. Cork教授经过研究发现, 婴幼儿出生后两个月内,皮肤屏障修护至关重要。他形象地比喻道,皮肤屏障如同城墙,细胞就是砖头,脂质等物质就是砖头间的水泥等,共同抵御外界刺激物和过敏原。如果皮肤屏障受损,新生儿容易产生特应性皮炎,导致抗原、细菌、病毒等入侵进来。皮肤屏障的遗传因素是先决条件,但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消极的外界因素可导致皮肤受损,积极的外部因素可保护皮肤,因此,外部的保护就应放在首位。

    洗护用水应保持pH5.5—7之间

    北方的气候特点更加干燥,皮肤容易干裂,失水的表现之一是皮肤发红(红脸蛋)、瘙痒。在门诊中医生们发现,儿童皮肤病比例最大的是湿疹等特应性皮炎,其临床表现为渗出少、皮肤干燥,皮损以丘疹和苔癣化为主,皮损分布由婴儿的头面部及四肢伸侧向屈侧转移,还会累及肘窝和腘窝。

    “家长们往往忽视湿疹对人体的伤害。婴幼儿时期所患的皮肤病若不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应性皮炎可能引发食物过敏、哮喘和鼻炎。”马琳教授强调,“湿疹是皮肤严重缺水的表现,应及时给孩子们补水,及早防止特异性皮肤病的发生。”

    在外部防护中,“洗”与“护”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专家指出,涂抹在出生后婴儿皮肤上的任何一种东西都应该旨在增强皮肤屏障的功能,而不是损毁它。对于“洗”的做法,Cork教授建议以pH作为测量标准。人正常皮肤的pH值是5.0左右,而异位性皮炎的pH值则升高至7以上。他强调,只用清水(pH=7.2)洗浴是不够的,要使用超温和的沐浴产品将清水钝化成弱酸性水(pH=5.5),同时,使用能缓冲皮肤pH值的婴儿沐浴产品,将水分保留在皮肤的角质层。婴幼儿适合每天或隔天洗一次澡,应采取冲洗或浸浴的方式,而非揉搓(儿童包括成人,都不建议搓澡)。

    皮肤护理应减少偏见

    专家们还建议对皮肤护理应保持科学认知,橄榄油(也包括香油)会破坏皮肤屏障中的脂质功能,不推荐使用;矿物油、葵花籽油既安全又有效;对声称不含防腐剂的护理产品要十分警惕,未防腐的润肤霜和沐浴液,存储不当,容易变质,可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

    皮肤保护,主动预防胜于被动治疗,保护皮肤,预防是首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