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俞敏洪:用教育解救人生
上图 2004年,俞敏洪在杭州举办万人公益演讲。

中图 90年代初期,俞敏洪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学校给学生讲课。

下图 2004年9月,俞敏洪向贵州毕节地区捐资100万元设立“毕节奖学金”,同时开展“教育扶贫工程”。这是俞敏洪与当地小朋友的合影。

    文·新华社记者 赖臻 周岩

    ■将新闻进行到底

    纵然有着十几个无比光鲜的头衔,喊其董事长,他或许静默;叫一声老俞,他会愉悦接受;倘若换成“俞老师”,他定会满口答应并会心一笑。

    这位老师颇不简单。农民的儿子、自卑的学子、义气的哥们儿、象牙塔里受过处分的教书匠、街头张贴小广告的创业者、被一些大学生和年轻人誉为精神导师……他,就是俞敏洪。

    “老师的魅力不在于对知识的透彻讲解,而在于教会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产生激情。”

    20多年间,老师的称谓让俞敏洪如坐春风、乐享其中,只是这追梦之路走得并不容易。用教育解救人生是他的坚定信念,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是他的真实写照。

    被时代洪流裹挟着飞速前进

    关于自己,俞敏洪有过这样一段“控诉”:“进入大学后,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过我,我是一个Loser(失败者);教了7年书没有什么成就,我继续是一个Loser;在学校10年没有参加任何活动、加入过任何团体,我还是一个Loser……”

    为了能走出农村,他连续3年参加高考,当最终大摇大摆地走入中国最高学府时,才发现自己普通话不会讲、英文说不好,又没有突出的特长,让这位本村的插秧冠军、有着断续代课经历的学子立即被打回原形。

    “如果说从来没有过孤独和自卑,那么我一定很浅薄。自卑可以当做一种磨炼,让我在很多情况下都能沉住气,能比别人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北京大学的几年里,俞敏洪寂寞过、也彷徨过,好在他顶住了,揣摩出一套说服自己的“揉面定律”。

    遇到困难、打击、失败、挫折的时候,不是绝望地放弃或者顺从,而是更能适应这个处境。就像往面粉中掺水一样,不断地揉,变成面团后,再怎么拉、怎么揉、怎么变形,就是不会断。

    回忆往往是痛苦和美好并存,俞敏洪怎么也无法料到,为了尽快赚取留学的费用,私自在外授课的行为换来了学校的处分。

    无论梦想的路上有多少险阻,俞敏洪始终坚定,从绝望中寻求希望。不知不觉中,他被时代的浩荡洪流裹挟着飞速前进。

    俞敏洪回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我和几个朋友意识到,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下海办学。不夸张地说,新东方的出现和发展刚好迎合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潮流。”

    “不停爬着的蜗牛”

    终于,俞敏洪守住了教师的职业。

    创业之初,他常常一个人晚上满街溜达张贴广告。数九寒天手中的浆糊桶经常结冰。有时实在冻得受不了,他就掏出怀中的二锅头抿上几口。“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够忍受,但精神上的挫折几乎让我丧失信心,与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的过程和办学是两码事。”

    文人从商必须改变原来的观念。俞敏洪不得不自我安慰,抬头看天地很大,务必要对生活保持一种热爱。有这种热爱才能做好事情,怀着大胸怀、大气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怀着理想主义激情,借着当时英语学习热和出国热,新东方在出国培训领域异军突起。有着强大号召力的俞敏洪,无论到哪里访问或演讲,都会被学生们怀着敬意,喊上一声“俞老师”。

    的确,脸型瘦削、带着眼镜的朴素男形象,让俞敏洪极有老师范儿。加之习惯于彬彬有礼却难掩激情的话语,令身边围绕的多半是年轻人,他总被人揶揄“爱混校园界”。“我的本职就是一名老师,做成总裁纯属意外。”俞敏洪说,看到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自己的血液循环就会加快。如果和他们一起待上三两天,会觉得自己变年轻了许多。

    T恤衫、牛仔裤、运动鞋、双肩包,在新东方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总部大楼,年过50的俞敏洪一副经典休闲打扮。与大多数公司一把手不同,本应设在走廊深处的总裁办公室,却紧挨着大平面办公区。走路带风、说话嬉笑,与员工你来我往,谈笑处事间,无论如何难以把他与亿万富翁的身份挂上钩。

    如果把梦想比作光束,那么俞敏洪将自己的梦想,照进了别人的现实,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虽然过程曲折离奇,但他仍然锲而不舍。“雄鹰靠着翅膀可以飞到金字塔顶端,蜗牛一定会掉下来。再爬,再掉下来,继续爬,终有一天会看到与雄鹰同样的世界。而我,就是那只一直不停爬着的蜗牛,别人五年做好,我花十年干成。”

    做有良知的“心灵富豪”

    “一路走下去,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别无选择。”20年的创业和守业过程,他吞下过“引狼入室”的苦果,错失过1000万元的投资,遭遇过连续两次被绑架并险些撕票的惊恐,经历过房地产、钢铁等来钱更快、利润更高的投资诱惑……但俞敏洪的理想从未泯灭,教育被认作这辈子必须做成的唯一事情。

    “我本应该一辈子过着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辛勤劳作、娶妻生子,然后在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变老。可是,老天偏偏让我生在长江边,看到一些船从天边来,又消失在天边。我始终渴望旅行,幻想着走向更远的地方。”

    更远的地方被俞敏洪指向了一所私立大学,全盘接手教育工作并继续投资做大做强,实践他渴望已久的教育理念,“任何奇迹背后都有可能隐含着重大危机”。他深谙平衡之道,并一直劝诫自己,“和”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改革开放了一片天地,不仅让我们自由挥洒能力,也成就了一个英雄时代,让我和很多人拥有了财富。现在的中国需要有良知良心的心灵富豪,不是那些一掷千金的土富豪。我不拒绝创新,也会接受创意,但绝不可能冒进,必须跟国家的政策吻合,在稳定中寻发展,不去追求奇迹,只盼再创奇迹。”

    ——对话俞敏洪——

    办一所非盈利的私立大学

    记者:商业运作规律和您的理想情怀如何做到兼顾?

    俞敏洪:做教育是我的理想,现在新东方做成了上市公司,并不是我的目标。如果我一直盯着赚钱,新东方也肯定做不到这么大,我有太多机会进入更加赚钱的行业。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我的为人处世之道。

    记者:不久前,您还接手了一所民办大学……

    俞敏洪:那纯粹是个人理想,和新东方还真没关系。民办大学要往里面投入,而不能往外拿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所小型的私立大学,看着学生在里面健康成长。

    记者:为什么会萌发这个念头?

    俞敏洪:我对教育学生天生具有热情。看着孩子们不断成长,最终考取名牌大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般在高中受到过各方面禁锢的学生,进到大学后加以引导,他们有了独立的个性和思想,蜕变成一个完整的人走向社会,那是一件迷人的事情。这就是我办大学的理由。讲什么课我自己决定,请什么样的老师我自己决定,学生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自己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批人的命运。

    记者:这所学校将如何运作?

    俞敏洪:中国的民办大学既想用学费维持运营,还要有盈利,这意味着不管怎样节约,学生都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你就那点儿钱,怎么请来好老师?富翁办大学,目的要纯粹,只允许捐款,当公益项目和社会责任来做。

    我会要求我的企业家朋友认领学生,不仅要负担全部费用,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负责思想和精神的培养。我也会用做新东方积累的声望和资源,请来顶尖的老师。

    记者:会达到你认为的理想状态吗?

    俞敏洪:我觉得中国的大环境只会越变越好,这是一个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希望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要求。虽然会有一个过程,社会最终会变得更加公平、透明,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让人接受。所以我相信,国家未来的10年、20年,将是一个更加发达的时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