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立每天早晨6点起床,从驻地北京市丰台区赶往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阳坡元村的项目部,脚不点地地忙完一天后,晚7点左右才能往回返。像这样起早贪黑,他已经两个多月了。
“干电力的,最辛苦的就是外线工!”张明立指的是眼前正在紧张组塔作业的工人们。这里是北京市西北热电中心至聂各庄220千伏送出工程M16+2杆塔施工现场,靠近黑山水库大坝东侧的作业面,坡度差不多有30度,上面铺有一层防尘的绿网。吊车轰鸣声中,巨大的镀锌钢管被吊至杆塔基座上方,工人们四五人一组,将钢管和塔基仔细对准,再用每个足有胳膊粗的螺丝一个个拧紧;一圈下来,钢管和塔基就固定住了。
见记者对“巨无霸”螺丝感兴趣,工人顺手递过来一枚;记者用力接住,手还是猛地往下一沉。“这家伙足有20多斤重!”而整座杆塔,光螺丝就用掉三四十吨。
四个塔基相当于杆塔的四只脚;坐落于其上的四根钢管按一定角度斜着向上,撑起杆塔的四条腿,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平台”;“平台”之上,再用钢管或角钢继续组对、固定。高耸的输电铁塔,就这样一根一根、一级一级矗立起来。
作为该工程项目部副经理,张明立深知标号为M16+2的这座杆塔施工量之大、操作之难。
首先,是它的体量巨大。张明立介绍,这座塔全高71.4米,重达198吨,比同级别的角钢塔重了50吨,是普通铁塔的两倍多。在道路运输极其不便的山地环境下,光是如此大量的塔材运送,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以往,大型装备进不来,就只能靠人拉肩扛;现在,我们有了‘爬山虎’。”记者在前来工地的简陋山路上,就看到一辆外形酷似装甲运兵车的“爬山虎”驮着满车角钢缓缓行进。这是一种定制的履带运输车,除了负重能力强,还有货斗自卸、龙门架左右平移等功能,能够爬陡坡和急拐弯,“一趟能运7吨塔材,一只爬山虎两天就能运完一基铁塔的塔材”。
其次,作为杆塔四只脚的四个塔基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俗称“高低脚”。国网北京市电力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张锦介绍,通常平地起塔,四个塔基是等高的;山地组塔也可以这样,但前提是把坡地削(填)平。这个塔设计为“高低脚”,依坡势在不同高度建立塔基,可以最大限度保持环境本底,减少生态破坏。但施工难度由此成倍加大:按设计标准,由四个塔基向上一定高度形成的“平台”,平面误差须小于0.5毫米;四条“腿”向上倾斜角角度误差也要在0.5毫米以内。“事实上,我们施工实现了零误差”,真是“打铁匠干了绣花的活儿”。
让张明立忙活了两个多月的这个塔,今天只是组塔作业第一天。在被问到“之前这么久都干些什么”时,他憨厚地笑笑:“打地基。”不过,像这样打地基的不多见。他介绍,按地勘后的设计要求,四个塔基都须挖深14米,通常情况下,这点活最多十几天也就干完了。但这里因靠近居民区,用炸药怕扰民,只能选择风镐挖坑,再灌入高标号膨胀水泥作破碎剂崩开岩石,一点一点掘进。“最难的时候,一天只有几十厘米进度”。
但张锦、张明立们觉得这样的难和苦都是值得的,因为除了这个工程本身,他们心里有一个“大局”——220千伏送出聂各庄工程,只是北京市西北热电中心配套电力工程的一部分,而西北热电中心又是北京市正在建设的四大热电中心之一,后者则是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计划自2011年起,用四年时间全面关停北京所有电厂燃煤机组,改用燃气机组。目前东南、西南热电中心已并网,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将在2014年底前全面实现并网。
国网北京电力方面表示,仅西北热电中心工程投产后,每年将替代燃煤550万吨,为北京西部地区新增约3600万平方米清洁供热能力和144万千瓦并网机组发电能力,满足40万户居民供热及电力需求。而四大热电中心全面建成后,北京将压减燃煤920万吨,新增燃机供热能力8400万平方米,替代煤机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中心热网清洁供热占比达到90%以上,该市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万千瓦。这对降低北京空气中PM2.5值,改善空气质量,将起到显著的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