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个80后直招士官,却令“蓝军司令”捶胸顿足,屡屡失手。
他,一个曾经的摇滚青年,却在键盘和新装备间演绎出精彩的乐章。
千里演兵场,他如一枚即插即用的点穴U盘,适时激活了信息化战场的神经中枢。
他用自己的执著和激情印证了一代知识型士兵的光荣与梦想。
他,就是“塔山英雄团”直招士官杨铭。
辅助决策的兵参谋
2010年秋,一场代号“塔山”的演练在桂北腹地拉开战幕。
“建议指挥所东移200米,这里的地形……”肩扛士官牌牌的杨铭对着司令部早已经拟定好的指挥所配置方案提出置疑。
“洼地选址,周围树木蓊郁,隐蔽性好……”参与方案拟制的老股长口气不容争辩。
杨铭无奈咽了口吐沫,转头俯身开始计算。
战斗如期打响,敌情信息接踵而至,一号指挥车信号时断时续突然中断,平时颇有几分儒雅风范的博士团长颜平对着通信股长很是不爽。正当大家心急火燎之际,杨铭带领信息保障组迅速启动精算后备份通信保障方案,战场起死回生。
老股长一把拉住他:“唉呀,杨铭,你可救了我的命!怎么回事?”
“你的老经验没有错,可这种新式的作业车,左前方XX米有高山密林阻挡,距离洼地XX米内又有高压线,干扰系数……”杨铭一一道来。
自此,杨铭走进“中军帐”辅助决策席,成为团队演练场上首席兵参谋。
操控维修的兵专家
2009年4月,杨铭奉命到南京接领新装备,作为团队首批接装成员中唯一的士兵,杨铭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深钻细研,把问题列成清单,对着说明书一个按键一条电路的熟悉,白天他缠着工程师提出各种技术疑问,晚上把解决方案整理归类,记录在本上。
一天傍晚,杨铭猫在指挥车里为搞懂一个信息流程,竟错过了开饭时间,车库的门被师傅锁上了,杨铭拍了几下门没有人应声,于是苦笑一下自我解嘲:这下没人打扰了,正是练习的好时候!他干脆返回战车通宵夜战,把通信指挥车的流程绘成草图,里里外外弄了个通透。那些天,工厂的师傅怕见他这个“牛皮糖”。师傅们打趣说:“该教的我全教你了,不该教的也被你全问完了,对于你,我们毫无保留。”最终,杨铭记满了厚厚的两大本,积累了6种车型30余种指挥设备操作维护的方法路子。
正是凭着这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杨铭和战友们编写了《指控系统常见故障判排手册》等6本组训“秘笈”,牵头完成信息技术革新10多项,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个人被集团军评为“信息系统运用先进个人”。
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兵教员
新装备全面列装后,团党委决定组建该型“装甲指挥车”排。团领导知道杨铭对这一款宝贝疙瘩摸得通透,就对他说:“你可以在全团范围内挑骨干,但必须让新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
杨铭带着团领导给的尚方宝剑,挑来了杨四海、陈剑桥等直招士官,组成攻关小组。这些干将都是大学生士兵,脑子活,肯钻研。
在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攻关小组决定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黄彬搞顶层设计,根据实战演习需要提战术需求;杨铭、陈剑桥主要负责技术攻关;杨四海、彭威等人则负责各终端操作教范编写。最终攻关组不仅编写出6本组训“秘籍”,还完成13项技术革新。
团政委严国正评价他为:“信息化建设辅导决策的兵参谋,信息系统指挥操作的兵先锋,信息装备维修保养的兵专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兵教员。”
自入伍以来,他先后被总部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荣获“全军士官人才奖”一等奖,被军区评为“理论学习之星”“优秀带兵骨干”,广州军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杨铭带出的装甲指挥车长班,全班人员均获得军区以上荣誉:彭威、陈剑桥,获军区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杨四海,被评为军区理论学习先进个人,获军区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连队通信专业过级率高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