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开滦集团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抓手,带动全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和生产结合的比武和选拔,使得7万多名职工中的85%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中来,并取得了科技提升和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多赢局面。
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对开滦集团职工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职工创新的做法也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近日,本报记者在开滦集团,采访创新活动组织者和具体参与人,为广大读者揭开“开滦模式”的面纱,为更多关注管理和科技创新的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近期,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热闹非凡,不断有人前来参观,其中不乏一些刚从井下上来、一脸疲惫的一线工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参观开滦集团工会举办的开滦集团百项职工专利优秀创新成果展。
“你看,这是钱家营矿崔志刚师傅创新的模拟井下安装平台,工效提高了几倍,更重要的是杜绝了施工的安全事故,现在已经在各矿都推广了呢……”
“真没想到,在井下水泵上装了这么一个‘小家伙’,就能实现系统自动控制,一下子解放出来三个人力……”
“这些实用新型创新解决的都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难题,不少就是一层窗户纸,这样的展览真正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这些被职工津津乐道的“小发明”,全部来自生产一线,涉及煤炭生产、新兴煤化工产业、机械制造、基础建设、文教卫生、后勤服务、多种经营等100个项目,其主创人不乏河北省金牌工人、技能大师。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说:“职工是企业力量之源、活力之源!机器永远不能代替人,一线职工在任何时代都是有力量的,关键在于怎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草根发明”成为开滦创新主体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开滦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岗位创新”“草根发明”。每年开滦集团产生的发明专利中,八成以上由一线职工创造。
新时代矿工的楷模、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最具影响力劳模”之一的赵国锋只有初中文化,却先后完成大宗技术改革45项,小改小革746项。他总结创造的先进技术操作法使原煤日产量由700吨增加到2000吨,最高日产达2680吨,边角余煤工作面回采率提高10倍,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不可估计。
“我的大学在开滦。”这是赵国锋的肺腑之言。在开滦的创新氛围下,一个普通工人不仅实现了人生价值,更带动了一大群人跟上时代步伐。
只有高中文化的崔志刚原来一直以为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专利”,与工人无关。他在赵国锋的带动下,开始了立足本职岗位的专利研发,目前已是开滦集团技术状元、河北省“燕赵金牌技师”,被评为“赵国锋式职工”。他完成技术革新、改造项目178项,创造经济效益两千多万元。他的发明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是“从现场来,到现场去”,实实在在地改善和解决了许多生产问题。
被称为开滦“最年轻的特级劳模”的东欢坨矿业公司信控科副科长韩雅楠35岁,技校学历,但已拥有技术创新项目100多项,先后改造设备60多台次,节约资金670多万元,体现在生产方面的经济价值有数千万元。
在开滦,像赵国锋、崔志刚、韩雅楠这样普通职工成为创新主体,许多职工通过开动脑筋,用“小智慧”为企业解决许多大难题。在开滦,85%以上的一线职工参与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各类高师带高徒活动在集团的各主要岗位展开,许多年轻职工通过比武晋升高级技师。
“创新不一定是大发明大创造,如今职工打破了只有专家才能搞发明的传统,他们结合岗位,立足身边事儿,在工作过程中去发现解决问题,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中昌说,开滦集团坚持职工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依靠职工的最好诠释。
职工创新要服务一线
从创新到发明,从小改小革到重大技术改造,开滦的职工创新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来运作:那就是“草根发明”必须服务一线,创新成果要是实用新型。
开滦集团总经理裴华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员工参与创新创效的重要载体,具有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是实现内涵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措施。为此,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必须眼睛向内,立足岗位,利用小技改解决大问题,创出大效益,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金融危机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盈利空间大幅收窄,企业要在危机中求生存,必须降本增效。开滦集团开展了“提质降本增效”活动,由过去外延发展转到集约经营和内涵发展上来。
王爱中负责水泵看护工作,对泵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后,泵房实现了视频监控无人值守,一刻离不开泵房的王爱中,现在每隔一个小时巡视一次。该矿因此重新调整人员配置,精简泵房司机13人。
传统的井下运输皮带只能直行,现在也能拐弯了,这项改造简化了掘进交回采更换皮带机的工序,为掘进区、综采队减少了看转工、检修工等工种岗位人数,实现降本、减人双提效。现在,该公司又对拐弯皮带进行技术升级,成功实施2873W风道双拐弯皮带升级应用,每年可创造综合效益210余万元。
一线职工岗位创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为企业“危中求机”增强了信心。
激发潜力实现安全提效
开滦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王中昌说:“一线职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潜力激发出来,让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创新,他们的工艺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一般都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员能够想到的。”
全国劳模张文市在井下工作了30余年,通过他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操作法作为教材在集团内普及和推广。谈到创新工作,他说:“工人干活图什么?其实就是提效和安全,职工中间的小发明,大到井下掘进,小到设备日常维护,多数都属于这个范畴,离开一线,职工发明像鱼儿离开了水。”
“学以致用”到这里转化为了“新型+实用”,正是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保证了创新注定是实用新型,是包治大病的“小偏方”。
开滦集团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晓明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集团各级技术中心的差异,是技术中心谋划涉及矿山发展大局的项目和策略,而职工创新承担的是一线生产技术难题,都是实用新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作用在生产实践上,达到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哪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