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本报记者 张 强 本报通讯员 王庆厚 于 航
“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发出雷霆;让敌人彻底毁灭,在风暴与烈火中……”走入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这首《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让人精神振奋。
该基地官兵从零起步,艰难探索前行,历练了“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出色完成了实兵演习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走向深蓝的征程上留下一道道闪光的航迹。
探索核潜艇正规化训练
某年,核潜艇在某海域执行任务。雷达兵穆美田全神贯注地盯着雷达显示屏。突然,一个微弱的亮点一闪而过,顷刻消失。但这瞬间一闪却引起了他的警惕:“左舷×度,疑似某国反潜飞机,正向我艇飞来!”时任艇长董震当机立断发出口令:“紧急下潜!”核潜艇一头扎入滚滚碧波。果然在数分钟后,反潜机掠海而过。穆美田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核潜艇先机发现、有效机动赢得了宝贵时间。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气球理论”——气球再漂亮、再结实,哪怕一个地方有针眼,整个就完蛋。这个官兵自创的“土理论”却道出了操纵核潜艇的关键。核潜艇“百人一杆枪”,拥有各类设备数千台套,仪器仪表上万件,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差错都可能造成艇毁人亡。
因此,该基地一代代官兵从未停止探索核潜艇正规化训练的步伐。该基地开拓实践“轮番出动、海上待战”战训一致的训练机制,多次开展核潜艇海上热态交接训练,探索“人休艇不休”训练方法,有效保持了核潜艇海上存在时间。
新军事变革浪潮扑面而来,该基地自筹资金,创建了模拟训练中心,集综合训练信息网、水下信息对抗训练系统、核动力模拟训练系统等先进训练设备于一体的模拟训练中心。从反应堆管理,到鱼雷攻击、潜艇操纵、水声对抗,实现了全员、全装、全系统、全要素模拟训练,官兵不用出海就能进行港岸训练,部队训练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该基地创新100多项战法,均是瞄准“能打仗、打胜仗”,率先完成核潜艇热态交接紧急出动,率先成功实施水下多雷齐射等,创造了中国核潜艇20多项首次和第一。
历练过硬的心理素质
2000年,一个消息震惊世界: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全艇官兵无一生还。
“我们的艇员能顶得住压力吗?他们还愿不愿意干核潜艇?还敢不敢干核潜艇?”一连串问号萦绕在各级领导心头。很快,上级工作组进驻基地,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备感惊喜——
红红火火的练兵活动没有停止,精彩纷呈的比武竞赛照样进行。不久后,基地组织某核潜艇出海训练,动员会变成了请战会:“核潜艇的高风险人所共知,但我从没后悔当初的选择!”
这是一次逼真的心理训练。在一间黑黝黝的屋子里,只有几盏昏暗的应急灯。突然,警报骤响——液动机械无法操控,潜艇开始下沉!在巨大的水压下,艇壳发出“叮—叮—”的变形声、海水管的爆裂声,“舱室”里警示灯光闪烁,警报声迭起……
从事与“核”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对官兵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该基地在全军率先开展核潜艇艇员心理训练,建成了心理测评系统、战场环境模拟心理训练室和心理行为训练场等,锤炼官兵过硬的心理素质。
那年4月,我英勇的核潜艇官兵向大洋深处潜去。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试验时,突然在水下爆炸,全艇人员无一生还。作为“杀手锏”武器,中国核潜艇必须闯过这道“鬼门关”。
100米……200米……潜艇越潜越深,舱壁不时发出响声。一根支撑深度计的角钢随着潜艇下潜而逐渐变形,但官兵们并没有退却,每个人都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平稳地向深海下潜。终于,深度计指针指到极限深度,标志着中国潜艇史上深潜新纪录诞生了!
42年核安全让党放心
核安全关系着人民安危,关系着生态安全,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保证核安全,就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党放心、为党分忧。
“短期安全靠鞭策,中期安全靠制度,长期安全靠文化。”他们举行核安全法规知识竞赛,组织核安全专题教育;“冒险蛮干‘大胆人’,猎奇好动‘年轻人’,急于求成‘草率人’……”确保核安全需警惕的“20种人”被编成顺口溜,被官兵广为传唱;概念化的核安全规则和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提示卡,图文并茂的橱窗板报,以及言简意赅的宣传标语。
科学驾驭核潜艇这样高科技的武器装备,还必须具备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他们在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个铁规矩: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
一次,身着全封闭服装的官兵正在对某新型战略导弹进行“体检”,一切都有条不紊。
“一号部位准备完毕!二号部位准备完毕!三号部位准备完毕……”就在各单位上报准备完成情况时,阵地指挥员卢明章突然叫停。他把所有官兵集中起来,手里夹着一根头发丝,严厉地说:“一根不起眼的头发丝,如果掉进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可能成为战场失利的罪魁祸首!”他亲自监督,全线“返工”。
如今,该基地已经建立了基地、大队、艇上三级监测体系,装备了一系列检测维修的先进设备,规范配备了便携式检测设备,极大增强了装备故障的预测预报能力。
始终以“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严格管理核潜艇,确保我国核潜艇自下水以来,连续42年保持核安全记录。这也是基地官兵锻造能打胜仗过硬本领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