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济宁农高区建设现代农业“硅谷”

    科技日报讯 (高兆波 于佐明 程广)近日,济宁农高区被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这是济宁市今年继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近年来,济宁农高区依托农业产业高新化、多元化、品牌化优势,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入国内外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突出蔬菜瓜果、花卉高端品种的引进、示范,逐渐形成了高档花卉、特色蔬菜、畜禽加工、生物制品、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截至目前,园区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3万平方米,日光温室20万平方米,大型花卉交易市场6000平方米,指导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发展日光温室10000多个,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800余个、农业高新技术200多项,与20多个知名高校院所、30多名国内外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辐射带动蔬菜、果树、花卉、绿化种苗等基地近100万亩,发展标准化养殖基地10万余户,各类农业科研、推广设施投资达到1多亿元,累计增加农民经济收益25亿元。

    规划引领是基础。自2010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多次召开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座谈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编制座谈会等,邀请科技部农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对济宁农高区的规划进行反复调研论证。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的布局:规划核心区按照“12389”布局建设,即“一个核心、两个片区、三大核心技术、八大功能服务区、九大服务中心”;示范区布局为“九园”,分别位于济宁市“二市五县”,占地180万亩。力争在5—10年内,把园区建设成为辐射黄淮海农业主产区的产业优势明显、创新服务能力突出、示范带动效应高、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产业集聚是目标。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具有很强的产业特色和基础,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大宗粮食作物、以大蒜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以湖水产品为代表的淡水渔业和以鲁西黄牛克隆为代表“四大优势产业”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将以建设国家级农高区为契机,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生物育种为引领,整合集聚全市资源,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依托科龙畜牧、华光集团、嘉隆实业、青贵食品、大方园艺,三益集团等现有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农户+基地”产业化模式,增强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扩大示范生产基地规模,重点发展大宗农作物、特色蔬菜、湖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

    科技创新是支撑。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创新资源为依托,采取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资源整合是保障。建设国家级农高区就必须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科技、农业、土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及农业高新技术的政策资源,支持园区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成立科技金融公司,引入各类金融投资公司进入园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