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老年心衰擅“变脸”

    □ 本报记者 李颖

    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系列报道之八十二

    今年68岁的席先生,罹患高血压十几年了,近一个月来,爬楼梯或者进行体力劳动以后,他总是感觉胸闷、气短喘促;夜里睡觉时,枕着原来的枕头总觉得不舒服,呼吸困难,必须把枕头垫高,甚至有时需要半卧,呼吸才能顺畅;同时他还发现一天的尿量也有所减少,双脚和小腿出现了浮肿,劳累后情况会加重。这些症状的出现,让席先生十分痛苦,家人赶紧陪他去医院诊治,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高压性心脏病合并心衰。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如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往往预后不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介绍说,早期毫无症状或仅感觉疲劳,晚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这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常被人们形容为“生命的绊脚石”。

    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心衰的发病率接近2%,我国有近500万人患该种疾病,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且该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死亡率为20%至50%,5年死亡率达67%。

    老人心衰常见四大伪装

    步入老年以后,由于全身各系统脏器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多种疾病并存,彼此相互干扰,使得老年人心衰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像川剧中的“变脸”一样,令人捉摸不定。尤其是心衰早期,有的病人甚至可以毫无症状或仅感觉疲劳。症状的多样性和非典型性是老年人心衰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认识不足,会导致临床误诊或漏诊。

    “心衰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体力活动受限、乏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不过,心衰的早期诊断的确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心衰患者出现的许多症状缺乏特异性,很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马长生教授解释说,尤其在肥胖、老年及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中常常更难鉴别。详细地了解病史十分重要,比如心衰在既往有过心梗的患者出现很常见,而在没有相关疾病的患者中不常见。

    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左心衰往往最初表现为频繁咳嗽(多为干咳)或胸闷、气短,活动后尤其明显。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当左心衰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发作。

    少尿、浮肿。心衰患者肾血流不足,而导致夜尿相对增多。与肾性水肿不同的是,心源性水肿常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尿常规多数正常,且同时伴有心衰的其他症状和体征。

    情绪和精神异常。有些老年心衰患者,精神症状表现突出,头晕、失眠、烦躁不安等,主要由于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心衰时脑缺血症状加重。由于心衰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引起代谢异常,也可导致精神障碍,易被误诊为老年精神病、脑卒中等。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健教授提醒说,如果出现疲乏、无力、劳力时呼吸困难等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状;肺部或肺底干湿性罗音、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等肺部瘀血症状和体征,就预示着患者进入临床心力衰竭的阶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男性病人多于女性

    中年男性外表强壮,其实“内心脆弱”。一项心衰门诊统计数据表明,前往就诊的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病人。最新医学研究也显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是女性的1.24倍。胸科医院心内科教授倪幼方认为,由于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较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时生活中吸烟、饮酒过度,体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几率。

    医生提醒中年男子,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心”的健康。平时就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喝酒、减轻体重、改善饮食习惯。

    而对于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作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烟,避免过量饮酒,以减轻心脏不必要的负担,避免症状恶化。

    另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这些老年病已经逐渐“年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中青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急性心衰坚挺守护者

    在心衰治疗指南中,有明确的用药推荐:患者有心衰症状或水肿,要用地高辛、利尿剂等药物,同时要注意补钾,地高辛和利尿剂是解决心衰症状的常用药物。慢性稳定期的患者要长期坚持使用。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四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记者了解到,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类米力农仍是急性心衰理想选择。

    近20多年来,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在20世纪70年代治疗心衰最重要的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地位有所下降。然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力衰竭学组顾问、江苏省人民医院黄峻教授却表示,对于收缩功能不全的有症状心衰,正性肌力药物仍是目前心衰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尚未有很好的替代药物。

    “心衰指南中写明正性肌力药物能改善低心排,缓解组织低灌注,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在血压较低和对血管扩张药物及利尿剂不耐受或反应不佳的患者尤其有效。”上海华山医院的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范维琥教授强调,因此,正性肌力药仍是治疗急性心衰的重要选择。对于经典非洋地黄类药物米力农,专家也指出,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短期应用米力农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而对于已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也可以使用磷酸二酯酶类药物。

    秋寒季节警惕感染

    “定期检查是高危人群预防心衰的有效方法之一。”张健教授表示,心电图、心脏X光胸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基本血液化验、尿液常规以及BNP检查,都是判定是否患心力衰竭的常用手段。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还需做心脏造影和CT,如果患者有心肌病症状,则要做磁共振。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查项目,心衰检查专业性强,一定要在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专门指导。“要确诊病情重要的是信任医生,切不可有侥幸心理,自己用药后症状减轻就忽视疾病的存在。”

    另外,感染是高危人群出现心衰的最常见诱因,在秋季寒暖反复时节,高危人群应该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引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感染所产生的毒素还会直接损伤心肌,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

    最后专家提醒说,健康生活有助于保护心脏功能,高危人群可适当进行一些户外锻炼,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食物,注意营养搭配均衡,保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