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发微信、付水电费、用地图导航……智能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手机生产者、应用程序开发者的监管,坚决打击相关领域的犯罪活动,不能让手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成为“不治之症”。
手机生产者和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理应对手机的使用安全问题负责。但目前,很多手机生产商对此并未采取任何措施,甚至与一些软件厂商“合谋”,在手机操作系统植入越权软件,窃取用户隐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为利益所驱动,置责任、法规于不顾,开发病毒软件,暗中窃取用户数据,并将其出售给第三方。围绕手机病毒,一条严密的黑色产业链,覆盖手机厂商、应用程序开发者、广告商等各个环节,共同欺诈消费者。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坚决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法律,出台行业指导和规范,加强监管,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移动互联网犯罪,防止不法商业行为兴风作浪。手机犯罪需要电信、公安、工商、金融等多部门要加强配合,真正负起责任,解决多头管理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源头上管控电信犯罪行为。手机产业链上的各个商家,应加强行业自律,打破以消费者为代价展开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
手机虽小,安全事大。要解决这一存在多年的顽疾,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都责无旁贷。令人可喜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将于11月1日实施,对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和预置应用软件提出了管理要求,规定企业不得未经用户同意,预装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软件,也不得预装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的软件,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等问题。这一规定能否有效应对手机安全的挑战,人们拭目以待。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