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新疆,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由于工作关系,时隔近一年,我有机会重返塔里木大学。
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部阿拉尔市,地处塔里木河河畔。这是一座离北京最远,离沙漠最近,最后一所进入城市的大学。如果你位于首都北京,面对中国地图,说塔里木大学远在天边,一点也不过分。学校位于沙漠边缘,几公里外就是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步行半小时就可以走进沙漠。学校建于1958年,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2004年,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塔里木大学正式进入城市。城市不大,学校放假时大街上基本没人,一些沿街的店铺也就关了门;这是南疆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1万多人,教职工1千多名,建有34个校级实验室,一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设有南疆区域科技创新基地、西域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这是一所为南疆培养大批人才的大学。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4万多名,由于“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社会认可度很高。学校非常重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及社会服务工作,与南疆各地州、兵团各团场联系紧密。特别是,结合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行动,参与科技服务创业人员达5000余人次,为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大学西侧,是著名的359旅纪念馆,纪念馆外形如种子破土而出之势,象征革命种子以顽强生命力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这同时也是塔里木大学成长的象征。学校是为适应新疆农垦事业发展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人才的需要,在王震将军倡导下创建的。办学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只有一栋教学楼,师生们都亲切地称学校为“独楼大学”。今天来到塔里木大学,在各式建筑鳞次栉比的校园里,已经很难想象当时的办学条件,但从校史馆的照片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在当年那个火红而又艰苦的年代里,这里涌动着的那种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炽热感情。我再次来到独楼时,恰逢黄昏时节,学校已经放假,少有行人,非常安静,只有楼前的小树在微风中招摇,好像在欢迎远方的来客。
随着走近塔里木大学,我了解到学校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多年努力的结果。我没有机会接触到塔里木大学最初的建设者,相信这些可敬的老人都在安享晚年。我有幸接触到今天塔里木大学的领导和教师,他们满腔的赤子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王合理是塔里木大学校长,这位海外留学回来的校长,同时也是业内知名的专家,他主持研究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密植枣园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遥不可及的南疆建设塔里木大学?记得在一个梨花盛开的季节,王校长向我谈起他的“三情观”:对待同事要有感情,对待生活要有热情,对待工作要有激情。突然之间,我仿佛找到了答案;廖肇羽是西域文化研究院院长,本世纪初,20出头的他放弃湖南电视台的高薪,只身一人来到塔里木大学,开始了追梦的岁月。他从无到有,创建了西域文化研究院,主编了《行走西域——丝路遗产开文化旅游新局》等文化论丛。这里的每一个人文地理沙盘,每一个场景复原,每一张图片,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今年,他主持的 “环塔里木非遗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构建与应用”得到了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很多人在问,来塔里木大学是不是一时冲动?他坚定地说,没有,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事情!在塔里木大学,还有可敬的王选东书记、幽默的于军处长、年轻的陈根元老师……如果说王合理和廖肇羽是一棵一棵胡杨,那么塔里木大学就是一片美丽的胡杨林!
(科技部农村司、兵团科技局 侯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