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可能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美国政府有一条规定,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方面有任何形式的合作。这一充满冷战思维的禁令自2011年4月首次生效以来,受到中美有识之士的批评。美国航天局计划下月举行的一个会议禁止中国人参加,美国以及英国多名重量级天文学家因此愤而抵制,再次说明这一荒谬的禁令在科学界不得人心。
该禁令出自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之手,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1财年开支法案中作为一个条款首次出现,因此也被称为“沃尔夫条款”,其具体内容是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包括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
禁令实施以来,不仅来自中国的官员与科学家无法与美国航天局进行交流与合作,甚至在美国机构工作的中国籍研究人员、在美国学校学习的中国籍学生都受到殃及。理论上,美国航天局可以为参加学术会议的一些中国籍研究人员或申请实习机会的中国籍学生申请特别豁免权。但有报道称,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今年已下令禁止接待一切中国访客。甚至博尔登本人要访问中国也顾虑重重,博尔登上个月底到北京出席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据称也申请了特别许可。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名中国博士后申请参加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定于11月举行的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的会议时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种“歧视性”的行为,引起多名美国科学家的“愤怒”。
该中国博士后的导师、天文学家德布拉·费希尔教授对新华社记者直言,太阳系外行星的讨论数据都是可公开获得的,根本没有机密信息,拒绝中国人与会“不公平”,她因此决定带领整个团队参与抵制这次会议。被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杰夫·马西认为禁令是“非常可耻和不道德的”。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克里斯·林托特则感到“震惊与沮丧”,认为“又回到了冷战年代”。这些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大腕”一致进行抵制,充分说明了禁令违背时代潮流,有悖科学研究开放、共享的特性。
禁令不仅让中美航天合作成为牺牲品,也直接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美航天合作实际上对双方都有利。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中国项目主管格雷戈里·库拉茨基就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会采取更建设性的政策,鼓励美中航天专家更多接触与合作。他说:“美国国会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方面开展合作取得了反效果。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战略上,这都对美方没有好处。实际上,它很有可能损害美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9月访问北京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会见时曾表示,美国航天局高度重视与中科院的合作,希望能与中科院在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和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务实合作,并就双方未来合作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然而,只要“沃尔夫条款”这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冷战思维产物存在一天,中美之间的航天合作就不可能走出严冬。“沃尔夫条款”显示了美国一些政客的焦虑与短视,凸显了中美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分歧,但从长远来看,它无法阻挡中美合作不断深化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