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
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中秋假期结束,带着亲情与温馨踏上归程,人们发现,即将到来的半个多月将因为调休变得有些“凌乱”。团聚的欢愉尚未散尽,已经有人开始盘算着十天之后的国庆长假,互联网上流传的各种版本请假攻略更是为双节之间的工作日平添了几份浮躁的气息。但对每一位返回工作岗位的人而言,在调休面前保持应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是老生常谈,更是人人应习的“必修课”。
诚然,调休的放假方式有“挪凑”之嫌,有可以讨论改进的空间,但为了让国人能享有更加从容的出行,其本意也属用心良苦。但问题亦显而易见:长短不一的工休间隔打乱了习以为常的生活规律,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也因此变得忽快忽慢。相邻太近的中秋国庆假期,可能让不少人身在岗位,心已飘向远方。
这并非杞人忧天,记者以往在基层采访就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春节未至,一些单位已人去楼空,留一把铁将军把门;逢调休后的短周,有的部门便不安排实质性工作,工作人员也心不在焉,群众前来办事,往往以一句“这周太短,下周再来”作为回应。
不必讳言,调休打乱了正常的工作周期,其间一时难以适应,也属人之常情,但这绝不应成为“飘飘然”“心慌慌”“混日子等假期”状态的合理注脚,更不能成为个别单位“隐性休假”的理由。回顾往昔不难发现,发生于节日前后的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正源于个别工作人员“人在岗心不在岗,人到位事不到位”。
当代社会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全身心投入工作并非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他人、为了整个社会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因而,调休虽“凌乱”,莫要乱了自家阵脚。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出差错、不留遗憾,以圆满成绩换一身轻松度过国庆长假,岂非两全之事?
(陈晨 于嘉)(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