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莫待浪高才固堤
——大型沿海城市防洪工事亟待升级
本报记者 华 凌 综合外电

    今日视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6月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以来,洪灾数量增加了230%,洪灾受灾人数增长了114%。由此,有专家呼吁,“洪”高一尺则“堤”高一丈,大型沿海城市防洪工事亟待升级以减少风险。

    损失在不断刷新纪录

    德国易北河、穆尔德河以及多瑙河沿岸地区是传统的度假胜地,而今年6月发生的“千年一遇”洪水灾害,使该地区的巴伐利亚、巴符、勃兰登堡及萨克森-安哈尔特、图林根等多个州遭到严重损失。

    据德国酒店餐饮协会统计,灾区1100个酒店中有300家受损,如果在旅游旺季时仍旧没有收入,将直接影响到今年冬季的生存。据有影响的Munich Re保险公司统计,此次洪灾创造了德国自然灾害的历史纪录,损失高达120亿欧元,其中客户投保额仅占30亿欧元。

    据俄新网消息,8月中旬俄罗斯阿穆尔州遭到洪水侵袭,根据紧急情况部门掌握的信息,该州和犹太自治区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有113个居民点、4630处民宅、11970块房屋附近园地、总长527公里的248处路段和66个公路桥被淹。总共有40多万公顷农田位于淹没区,致使农业损失接近30亿卢布。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斯特凡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近日《自然·气候变化》上刊登的报告中指出:“到2050年,全球136座大型沿海城市因洪水风险每年将损失1万亿美元,最糟糕情况下的结果将大致等同于2012年伊朗的国内生产总值。目前美国的迈阿密、纽约、新奥尔良和中国广州,这四座城市每年损失约60亿美元。除非这些城市能够极大地提高其防御工事,才可以大大规避人身伤害及重大损失。”

    气候变化将加剧危害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定义,在世界各地自然发生的严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是因为存在着“自然灾害因子”,不过有些地区对某些“自然灾害因子”的承受能力表现得比其他地区更加脆弱。当这些因子演变成自然灾害后,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生产生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斯特凡团队在研究中建立了一个基于以下因素而带来损失的风险情景,如城市人口的增长、海平面不同程度上升,及提取石油或其他地下资源致使地表面积的沉陷。

    在研究中假设这些城市在提高自身的保护措施时,包括防洪风险只维持在当前水平、单纯依据预期增长的城市人口和那里的资产积累,那么到2050年每年的损失将约增加9倍。

    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中还增加了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沉降的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也加大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因为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更频繁地引发剧烈风暴。另外由于提取地下水和城市下面的土壤被压缩,大片土地下沉到海平面以下。那么,损失的数字每年将提高到600亿到630亿美元之间。

    防洪工事亟待大升级

    当然,即使采取了世界上最好的防护措施也不能消除风险。但是,当洪水频频来袭时,若不未雨绸缪,及时加强防护,一旦堤坝破裂崩溃,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灾难的困境之中。

    数据表明,到2050年,全球136个主要沿海城市损失额度将上升到520亿美元。根据损失情况,研究人员对未来这些城市面临的洪水危险程度进行了排名,广州、迈阿密、纽约、新奥尔良、孟买、名古屋、坦帕、圣彼得堡、波士顿、深圳、大阪—神户以及温哥华名列前茅;而中国和美国则是沿海城市洪灾最严重的两个国家。

    世界上一些富有的城市中许多处于洪水风险的地区,一般比那些表现出风险最高损失的贫穷城市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防御工事。例如,阿姆斯特丹有暴露于极端洪水的约830亿美元的资产,但基于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防洪设施,其年均亏损为300万美元。另一方面,虽然新奥尔良2005年历经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有所改善,但估计每年损失达6亿美元。

    据计算,每年136座城市用于升级防洪工程将需要约500亿美元,而这“远远低于”估计的损失。由此可见,采取适应频发且猛烈洪水的防护措施,应是大型沿海城市的长远应对策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