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发展究竟应该如何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大连高新区考察时给出了明确答案——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要体现高新含量,不能搞粗放经营、什么“菜”都装进高新区的筐子里。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高新区的定位,让烟台高新区领导班子备受鼓舞。自2009年启动“二次创业”以来,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高新区作为烟台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科技引擎和创新高地,肩负着建设烟台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使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千方百计放大孵化带动和创新引领效应,瞄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决摈弃短平快的传统落后项目,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三大战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和创新创业人才三大高地,用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生动演绎了高新区的“高”与“新”。
重视源头创新,为产业迈向高端注入强劲动力
一个长约4—5厘米的“螺丝”,竟然能卖到200多元;尺寸更大的,有的一个就能换一辆高档轿车……日前在位于烟台高新区的钛合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笔者听到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奇闻”。
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生产线现场为笔者“答疑解惑”:这些可不是普通的螺丝,而是要用在航空飞机、航天飞船上的钛合金紧固件,对产品性能和生产质量要求非常高,从选材到成品要经过200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据悉,东方蓝天钛金科技生产的钛合金紧固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干线客机提供产品配套,达产后年可生产钛合金紧固件2000万件,占国内高端航空航天市场钛合金紧固件30%以上,其中占C919干线客机钛合金紧固件的70%以上。
想不到,其貌不扬的“螺丝钉”竟然是高科技含量的精密产品!这种代表高科技水平的产品在烟台高新区产生,并非偶然,得益于园区科研院所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据介绍,东方蓝天钛金公司是对航天513所自主研发高强钛合金紧固件进行产业化而诞生的,也是山东省目前唯一为中国大飞机项目开展高端零部件配套的科技企业。
烟台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于红绫介绍,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领导从“二次创业”启动开始,就意识到大院大所对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把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各类大院大所作为招才引智的重中之重,借力高端创新源,从源头上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积极深化与清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众多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推动和促成了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北航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同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烟台转化医学研究院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
目前烟台高新区9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企业都建成或正在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大加快了向研发型、智慧型企业升级的步伐。
营造优越创新环境,以新技术引领产业新方向
在烟台高新区,这样的生活场景让人砰然心动:市民可以通过RFID电子标签查询食品从田间到超市的全程信息;生病了,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传感技术实现远程治疗——不久的将来,烟台高新区智慧城产业园将让市民体验到科技改变生活的便捷。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各地竞相布局时,烟台高新区率先启动了智慧城产业园建设。2012年10月23日,由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烟台智慧城产业园在烟台高新区奠基,项目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无线宽带物联网产业研发制造,为城市智能交通、公共安防、公众上网等提供无线宽带服务。目前,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已与三星电子、IBM等国际名企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烟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力创建全国性高端移动通信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
建设智慧城产业园是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的布局,烟台高新区管委领导班子将目光瞄准了更加长远的未来——2012年9月26日,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暨海外学人创业园在烟台高新区正式揭牌,来自烟台蓝瑞源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恒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和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团队入驻。
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暨海外学人创业园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留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孵化器,由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烟台高新区管委共同建设,内部办公、研发、生活公寓、娱乐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仅可以实现“拎包入驻”,而且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高端高质的服务配套,构建了一处名副其实的“创业天堂”。
这只是烟台高新区大力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烟台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表示:“高新区将集中财力、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年内确保建成各类孵化器30万平方米,2015年总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5年内力争创建5家以上国家级企业孵化器。”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深入研究探索孵化器、加速器联动机制,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企业孵化器群体,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创新服务平台,依托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打造了生物技术中心、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打造海量网络数据计算、大规模网络仿真等3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打造了胶东汽车技术现代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供较好技术支撑。
据了解,针对创新型企业资金需求迫切的实际,烟台高新区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全市率先设立2000万元投资引导基金,形成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烟台蓝色产业投资基金;引进5家创业投资机构,设立科技信贷补偿资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公司,拥有了10.8亿元的融资担保能力,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抬高入区门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天的项目结构决定明天的产业结构。烟台高新区在产业选择上,瞄准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面向全球招强引优,寻找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和企业。
这里的每名招商人员,都时刻牢记“三个引进”和“三个不要”这两条红线,作为招商工作的最重要遵循。“三个引进”,即瞄准央企、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集中用力;“三个不要”,即没有核心技术的不要,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不要,每亩土地投资强达不到标准的不要。
前不久,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个研发团队研究的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完成中试,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由于该项目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良好,全国多地的招商人员纷纷前去洽谈沟通,希望能将项目成功引入。与其他地方开出的“诱人”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相比,烟台高新区并没有明显优势。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项目最终选择了落户烟台高新区。究其原因,负责跟进项目的招商负责人张晓杰说:“我想应该是我们团队的服务打动了客商。” 她介绍,烟台高新区负责招商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去洽谈项目之前,他们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见到项目负责人,从项目的技术、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对区域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甚至对项目生产线提出合理化改造意见。敬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细致的服务是比“真金白银”更能打动创业者心扉的软实力。
显然,对于符合园区产业定位、技术水平领先的项目,烟台高新区工作人员会不惜一切努力引进。对于不符合园区发展要求的项目,烟台高新区则会坚决拒绝。烟台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芳德介绍,烟台高新区“二次创业”之初就出台了《烟台高新区进区项目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抬高门槛、大胆取舍,从核心技术、投资强度、环保指标、生产效益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对每个入园项目严格把关,分数达不到要求的,禁止入区;今年烟台高新区又对评审办法进行了完善调整,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重要指标的考核权重,切实把好项目入区关。
高门槛没有把企业吓跑,“高品质”反而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落户。今年,烟台高新区大力推进总投资430亿元的42个年度区级重点产业项目,投资60亿元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投资6亿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投资8亿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园、投资60亿元的烟台国际企业创新港、投资8亿元的烟台东方智能科技园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好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加快建设,呈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规模膨胀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的强劲态势。烟台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跻身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