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三家电信运营商开始正式实施最为严格的电话入网实名登记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此出台的两项管理新规,标志着国家在推进电话实名制的同时,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实名制三年仍有20%用户未登记
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未激活的号卡如未进行实名登记,将无法激活及使用服务。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的要求开展,目的是为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遏制网络信息违法行为。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具体内容包括:用户在电信运营商各类营业网点(含实体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授权代理网点等)办理固定电话装机、移机、过户,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开户、过户等入网手续,在与运营商签订协议或运营商确认提供服务时,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运营商将按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登记;委托他人办理时,受托人须出示用户和受托人的有效证件原件,并提供用户和受托人的真实身份信息。
其实,早在2010年9月1日,手机实名制就开始按工信部的规定在国内正式实施,但进展并不顺利。工信部当时要求,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10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增手机用户的实名登记;第二阶段以手机用户实名登记相关法律出台为依据,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
上述手机实名制推行3年来,在正规的电信运营商营业厅得到了有效落实,但在非电信运营商渠道如代理销售点、街边报刊亭等则很少要求用户提供身份证明,造成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据工信部数据,截至今年3月,我国电话用户已达14.5亿户,约有2.8亿电话用户还没实名登记,占总用户的20%,这些用户主要是预付费的移动电话用户。
比起三年前,此次《规定》实名制不仅限于手机用户,还包括固定电话、无线上网卡等几乎全部电话和网络通信设备,《规定》侧重在电话实名登记后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并首次明确泄露、篡改、出售用户个人信息将得到的处罚。还首次提出对不实施、不配合的电信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规定》要求,电信运营商要主动实施新用户入网实名登记,并每年组织一次对电话实名制实施的自我检查,不配合电信管理机构检查的,将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实名制的难点就是各类社会营销渠道的规范管理,那些街边小店、报摊卖卡号的或许将就此退出市场。
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新考验
手机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是落实网络信息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关键,有助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客户权益,对遏制垃圾短信和电信诈骗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电话实名制的全面推行,让个人信息保护再次面临考验。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此前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腾讯手机管家今年上半年受理用户主动举报垃圾骚扰短信达到3.56亿条,已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用户总举报数的3.06亿条,其中广告类占93.47%,违法宣传类占3.04%,诈骗类占2.02%。
工信部、三大电信运营商曾多次表示,严厉打击和防范垃圾短信,但整治近10年,垃圾短信却越打击越泛滥成为令人困惑的“社会顽疾”,各种垃圾短信令人不胜其扰。对于频繁被推送的垃圾短信,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除了客户举报,设置黑名单外,似乎再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消费者,很难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在什么时间、地点、以什么方式、被谁泄露的,直接导致举证难、维权难。虽然工信部专门出台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但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法规,以及近200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包括规范互联网信息规定,医疗信息规定,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等,都无法真正约束个人信息泄露。
电信专家付亮说:“实名制会提高诈骗、犯罪行为成本,但更严格的银行实名制都没解决的问题,手机实名也不会根绝,警方加强严打是关键。”
有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应明确对于垃圾短信的投诉和惩罚机制;运营商应强化对垃圾短信甄别拦截;用户则需及时投诉;工商、公安等其他部门也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良好的治理氛围。如何做到通信监管和隐私保护相得益彰,发挥实名制拦阻垃圾信息、遏制欺诈、便利个性化服务的初衷,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记者8月26日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官方网站上就已看到《关于全面开展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的公告》。对大众所关心的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各级公司将严格落实《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要求,从完善制度、健全技术手段、提高全员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中国移动已制定“五条禁令”,部署“金库模式”,对于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关键操作,采取“关键操作、多人完成、分权制衡”的原则,实现操作与授权分离,建立客户信息常态化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