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空中楼阁”的高处不胜寒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

    今日视点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超高建筑及高楼建设日趋火热。据统计,目前中国共有高层建筑10万余幢,全球十大高楼有三座在中国,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将是美国的四倍。然而,大量建成或在建的高楼是否如开发商所说的那样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优势?抑或只是出于国内对“最高建筑”“地标图腾”的盲目崇拜与痴迷?带着这一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在巴黎城市规划研究院工作的李明烨博士。

    难觅高楼的法国大城市

    在法国,无论是在拥有香榭丽舍大街的世界时尚之都巴黎,还是在第二、第三大城市马赛和里昂,或者北部工业重镇里尔,很难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街景”。这里绝大多数的街区仍然遍布历史悠久的老式多层建筑。人们仅能在巴黎环城公路之外的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CBD)才能看到曼哈顿式的摩天大楼。

    据李明烨介绍,法国拉德芳斯虽是20世纪城市规划的典范之作,是全球最负盛名的CBD之一,但在新的时代下,拉德芳斯原有的设计和模式逐渐显出弊端。其功能趋于单一,内部系统过于复杂,与周边地区关系被割裂,导致这一区域白天交通拥堵、不便,夜晚成为“死城”,造成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

    他说,与目前国内各大城市争建高楼大厦的现象不同,法国的城市规划思路更倾向于对传统的回归,侧重于对“城市与人的和谐发展”,注重保持城市原有的肌理,尽量修缮原有建筑,对低层或多层建筑进行修复和改建,以最小的成本来保持城市的历史原貌和可持续发展。

    高层建筑不“节地”

    科幻大片为我们勾勒的未来城市建筑往往是高耸林立的摩天大厦,飞行车在其间快速穿梭,人类利用有限的土地创建了大量的活动空间。然而,依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环保要求,高层建筑能否在节地、节能、环保等方面做到优于普通的低层或多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这些都需要进行全方面地认真研究和评估。

    关于“节地”,人们的普遍印象是楼建得越高自然就更节约土地。对此,李明烨向记者列出一组数字,在难觅高楼的巴黎市区(不包括两大森林),人口密度约为每万平方米400人,即人均25平方米,而国内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标准约为人均100平方米,是巴黎市区的4倍,由此可见巴黎人口密度之高,用地之紧凑。相比国内高楼林立、拥挤不堪的大城市,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巴黎却容纳了更多的居民。

    究其原因,李明烨表示,高楼并不一定代表高密度,由于采光、安全等需要,高楼与周围建筑间需要更多的距离和空间,而低层或多层建筑则可建设得更为密集,从而容纳与高层建筑相当的居民。此外,为了解决CBD等高层建筑群的交通问题,需要相应建设更为复杂和宽阔的道路交通系统,这是北美和中国大城市道路占地比例高达40%的原因之一,而巴黎市区的道路用地仅为30%左右。由此可见,高层建筑难以解决用地紧张问题,“节地”效果并不明显。

    高层建筑的节能和环保问题

    在节能和环保方面,高层建筑更是面临着诸多难题。李明烨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超高建筑通常采用全封闭设计,内部空气循环系和中央空调耗能量可观。此外,将用水压到高达数百米的高层,上下楼只能通过耗电量很大的数十架电梯,大楼内部采光受限需要大量照明等等问题,使得超高建筑真正做到节能、环保非常困难。

    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

    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也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对其防火、防震、防风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和标准。现代高层建筑的高度不断延伸,一个楼层受灾,可能殃及整体建筑,而现有消防技术难以扑灭高度超过200米的大火,超高建筑上层起火仅能依靠楼内的灭火设施,对楼体承受高温的能力提出挑战。时至今日,世贸大厦的轰然倒塌仍让人心有余悸,正是高温大火导致楼体钢筋软化造成悲剧。

    而高楼一旦建成,对其楼体本身的改造就变得异常困难,建筑材料领域的新成果难以在已建成的高楼中得到应用,以往高层建筑曾广泛使用的石棉(可能导致肺部疾病甚至癌症)等落后材料也难以拆除更换,而相对低矮的普通建筑则可以定期维护和改造,延长使用年限。

    李明烨最后表示,中国城市发展进程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高楼建设除了要解决技术难题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本身的肌理和历史的传承,尽量减少对周边区域通达性和连续性的破坏,避免功能趋于单一,与周边环境应协调统一,以此提升高层建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技日报巴黎9月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