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魏东 通讯员安静)前不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选派陈为京、祝清俊、魏祥法为驻东阿县刘集镇前关山村、四合屯村、前苫山村第二批“第一书记”。三位同志在全面了解驻村“三农”现状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依托省农科院的坚强的科技后盾,全力助推帮包村“三农”发展,赢得了地方百姓的赞誉。
通过产业项目服务帮包村是山东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我们三位第二批‘第一书记’到位后,紧密对接第一批‘第一书记’立项的矮化苹果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黑木耳种植脱贫致富项目、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建设等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开展科技服务,以上项目的实施,省农科院投资近150万元”。该院派驻前关山村的“第一书记”陈为京告诉记者。
“通过‘第一书记’精心指导,科学管理,农科院赠送的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单产均达600公斤以上,村里的老百姓看好这个品种,今年秋播村里1000亩地全种它。”前关山村党支部书记娄西伟说,“我们种植的黑木耳喜获丰收,亩效益近万元,多亏了‘第一书记’”。前苫山村的种植户李恩来、李银西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介绍说,驻村“第一书记”还为其申请了注册商标,提高产品的品牌效益。前几天,“第一书记”们又把新一批玉米良种鲁单9066、大豆良种齐黄34发给村民。
2012年,山东省农科院投资100万元为这三个帮包村分别建起了农业科技大院,功能涵盖农科讲堂、农业科技远程服务站、科技书屋、电子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等,使村民既能通过科技书屋、电子阅览室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又能在家门口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接受专家的远程一对一辅导,为脱贫致富提供了硬件、软件基础。
“这是省农科院服务‘第一书记’的一项现实举措,也为‘第一书记’帮包村提供了一个科技帮扶平台和成果转化阵地,过去送科技下乡是‘游击战’,现在有了农业科技大院,就有了‘根据地’,科技下乡就变成了科技驻乡。”刘集镇委书记温培峰如是说。
眼下,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不但利用农业科技大院这一阵地指导农民夏收、夏种,四合屯村的驻村书记祝清俊还把农科院果树专家请到了村里,为农民讲解苹果夏季管理。“我们将以农业科技大院为载体,培育好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前苫山村“第一书记”魏祥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