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追梦人
“我叫阿德力·梅地。在我们哈萨克语里,阿德力是正义的意思。”
8月中旬,记者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采访,这个哈萨克壮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鼻梁,深眼窝,阿德力与其他哈萨克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庞告诉人们,这个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副站长把多少时间交给了野外站。
都知道野外站的工作艰苦,难以留住人。可从小放牧的阿德力却是冲着巴音布鲁克站,才在1987年调到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
“为什么?我在伊犁畜牧学校是学草原专业的,可是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种羊场工作,专业不对口嘛。别人不愿意去巴音布鲁克站,我愿意去,可以搞我的草原专业。”
那时,从乌鲁木齐到巴音布鲁克站700多公里的路得走3天。阿德力要先骑一段摩托车,然后还得骑马。现在好了,有了汽车,当天就能从乌鲁木齐到站上。
不过,在巴音布鲁克站工作和生活依然艰苦。
那里是高寒地区,海拔2470米,一年中有半年积雪,年平均气温仅-4.8℃,最低气温曾达-48℃。现在这个季节,巴音布鲁克站白天的温度有30℃,可晚上就会降到5—6℃了,得穿上毛衣毛裤,点上炉子才行。“那里还有狼、狗熊、雪豹,有一定危险。”阿德力说。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做野外工作更要耐得住寂寞。巴音布鲁克站海拔高,环境恶劣,以前连电话都不通,如果有情况需要和研究所联系,只能使用发报机。“这两年好了,有手机信号,可以和研究所以及家人联系了。”
自从调到新疆生地所后,阿德力差不多每年有六七个月的时间都是在巴音布鲁克站上度过。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科研人员依照不同草地类型、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9个样地,几乎代表了全疆各种类型的草地。阿德力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定期、定点观测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草地种群结构变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等。“我们的调查,主要包括植物种类、高度、盖度、频度,分禾本科和杂类草两个功能群来测定地上的生物量。巴音布鲁克草原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每个月我们都要把分布其中的9个样地的情况调查一遍。”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阿德力和同事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展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退化原因、机理及生态响应研究;草地退化的驱动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退化草地生态治理与改良及重建技术综合研究等。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已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确定开展合作研究。“我们这里的草原有49%已经退化了,而中亚国家还是原始草原。他们关心我们的草原退化情况,我们也想进一步了解原始草原的生存环境和草种情况。这对我们保护草地植物的多样性、防治草地退化意义重大。”阿德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