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蕊 本报记者 杜英
科技追梦人
三伏天的周末,李海明仍在设备库,为了“车辆轮对自动转动检查器”技改项目,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2005年担任嘉峪关车辆段设备车间机电班组工长以来,这个酷爱“倒腾”的年轻人,就忙着给各种设备“装盔戴甲”。
大家因此给他起了个昵称,守护机电设备的“变形金刚”。
过去几年来,他带领班组攻关小组,完成机电设备小改小革、技术创新近20项,为段节省成本支出90多万元。
面对型号复杂、技术要求高的机电设备维修,熟练掌握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是必备课。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机电维修技术,李海明逐步摸清了段内大型设备的“脾性”,对它们的性能及主要易发故障了然于心。
轮对冲洗机滚轮故障频发,他发现,该设备在冲洗轮对过程中,槽型滚轮不能与车轮踏面良好配合,而支撑滚轮的轴承属于轻型轴承,使用中易碎、易裂。一面测绘设备机电图,一面剖析设备构造,经过努力,他和攻关小组人员成功把槽型滚轮改为锥柄滚轮,把轻载轴承改造为重载轴承,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并起到了节支降耗的作用。
“要想有创新,技能要过硬,对待这些设备也要有真诚之心。这样它才会给你灵感。”在他眼里,每台设备都是有生命的伙伴。
2011年,结合现场总结出的“望、闻、问、切”检修法宝,他为段里485台设备建立了“检修户口”,制定了“一机一法”维修细则。这套方案实行6个月后,设备优良率达到94%。“李海明式优质设备”被兰州铁路局党委授予“优质品牌”称号,并在兰铁局推广。
在货车车辆运行中,为确保提高车辆高速运行的稳定性和平稳性,有效抑制蛇行运动和侧滚振动,普遍采用弹性旁承技术来提供适宜的回转阻力矩。但在检修中,职工发现,下旁承尼龙摩擦板经常出现异常磨耗、尺寸超标过限,常因无法分解做报废处理,浪费材料配件,还增加了车辆检修成本。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经过两天一夜的思考,他设计了“双作用弹性旁承分解机”的课题。课题申请通过后,李海明组织技术骨干攻关,根据各项指标侧重不同、更换配件数据统计,将风动压力、液压动力的优缺点比对,找到破解工程方案的关键技术点,通过机电原理、现场数据分析,制作出了“风动双作用旁承体分解机”。3个月的巩固使用期,共成功分解2786个报废双作用弹性旁承,节约材料费约557200元,此项成果被评为2013年甘肃省QC成果特等奖。
今年,他又和攻关小组的伙伴们研制了一台“制动软管料带清理机”,解决了电动砂轮机对制动软管除锈效率低、劳动强度高,手工拆卸制动软管胶带变质、不易清理的问题。
“让每台设备因我而动力强劲。”这是李海明的承诺。以提高设备质量为己任,以降低设备临修故障为追求。如今,虽被多项荣誉光环笼罩着,李海明仍一如既往地快乐工作着。
“我最喜欢工友送给的‘变形金刚’这个昵称。用执着和信念守护机电设备,用智慧和创新完成革新成果,永远是我的追求。”李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