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鱼类病害防控在淡水鱼类产业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讯 鱼类病害防控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为此,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专门设置了病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寄生虫防控岗位专家王桂堂近日表示,病害诊断技术和防控技术通过分布在全国的各综合试验站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示范,示范面积达50万亩以上,辐射面积近500万亩,减少经济损失约5亿元,为保证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于2008年正式启动。所谓大宗淡水鱼类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鳊等七种鱼类,它们占我国淡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2011年达到1700万吨。由于鱼类病害防控是淡水鱼类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因此,在该体系中专门设置了病害防控功能研究室。

    该研究室通过对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病害的广泛调查,确定了危害这些鱼类的主要疾病种类和病原,分别建立了诊断技术,如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以及重要寄生虫病的形态诊断技术及其规程。进行了主要病毒病、细菌病以及寄生虫病的免疫防控技术、药物防控技术及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该研究室专家团队研制出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和“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在2011年获得生产批号,现已在全国广泛应用;研制的防治水霉病的有效药物,很好地替代了禁用药物孔雀石绿。另外,对我国单殖吸虫病的主要国标杀虫药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的用药方案,并筛选出1种防治效果较好的环保型药物,正在围绕该药物进行新药申报的前期研究和试验工作。同时,还提出了几种重要寄生虫病的生态防治方法;研制了几种改善养殖水环境的微生物制剂。(嘉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