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操秀英 刘垠
■ 将新闻进行到底
继不久前中国代表队在荷兰第十七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上获得四项冠军、一项亚军后,本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又传来好消息:中国科技大学“可佳”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大会视频竞赛中获得“最佳自主机器人奖”,在实体机器人竞赛中以全场最高分获得“通用机器人技能奖”。
一时间,中国的机器人成为关注焦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数字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代表,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其制造业升级的主要途径,而民用机器人又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进服务业的升级?在机器人进入智能时代后,国内家用服务机器人将如何迎接机遇和挑战?近日,在由北京紫光优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倡导发起的2013国际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数百名来自国内外著名机器人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人员,共同探讨在智能物联时代下机器人产业经济技术趋势。
——新闻缘起——
既能抓生产 还会做家务
“机器人总动员”预计呈爆发式增长
三年前上海世博会上琳琅满目的机器人曾让记者眼花缭乱,唱歌的、做菜的、清洗建筑外墙的……记得当时身边的观众都不无向往地表示:如果家里有这么几个,那人就彻底从家务中解放了。
事实上,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聪明”的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此次论坛上,紫光优蓝展示的机器人“爱乐优”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款外形小巧可爱的“小优”定位亲子互动,面向0—12岁婴幼儿。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爱乐优”早教智能机器人集成多传感器信息耦合、蓝牙对接、语音控制、远程监控和跨平台通讯整合功能,能够实现与婴幼儿互动以及一种完全不同的早教体验。目前,该产品已经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出货量,每季度出货达15万台。
除了亲子,服务老年人也是智能机器人的主攻方向之一。在北京市四季青镇国家级模范敬老院,记者看到,老人只要轻触按钮,床板的上半部徐徐抬起,折叠成一个舒适的轮椅,几乎不用移动身体,他就从床上直接出了门。这“变形轮椅”实际上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发的“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此外,近年来,各种新奇的家庭机器人频繁亮相。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研制的“蓝天洁宝”系列擦窗机器人,现已在广州新机场落户;为国家大剧院椭球形外壳开发的框架移动式清洗机器人也已经投入使用。
“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被公认为未来最具发展的产业之一。” 紫光优蓝董事长牛利平引用比尔·盖茨的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
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至少有800亿美元市场,市场规模将成长为2500亿美元,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即将由IT进入RT时代(Robotics technology)。
——核心关注——
外形像人 行为也应像人
物联网将使机器人从初级智能升为高级智能
正如牛利平所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的发展,纷纷推出发展机器人的国家战略规划。韩国计划到2013年实现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台机器人;而日本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蛋糕”将达到每年500—1000亿美元的规模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功能将高度专业化,随着价格逐渐降低,智能机器人将深入千家万户。
我国也做出了战略部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将服务机器人作为未来优先发展的战略高技术。据悉,服务机器人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约171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17亿美元。
紫光优蓝CEO刘雪楠说,机器人产业经历了从工业到特种再到民用的发展路径,处在顶端的家用机器人可广泛用于助残、幼教、娱乐等方面。她认为,家用智能机器人有动作型和动脑型两个发展方向。她解释道,动作型家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做人做不了的工作”, 比如为残障服务的体外骨骼型机器人以及其他为老年人服务的机器人。
所谓动脑型就是要在动作方面坚决做减法,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加法,这类机器人可以承载更多的智能信息、人工控制和智能家居控制等特性。“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家用云智能机器人会是家庭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终端。”刘雪楠说。
专家称,物联网的本质是架起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将人与人之间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比如,你在公司就能打开家里的空调、让热水器放好热水,机器人正是这套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中枢。
家用智能机器人将取代电脑,成为基于物联网智能云平台的家庭终端。国家物联网协会会长王志良表示,物联网技术将会引起现有产业的大洗牌,而智能机器人正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极具前景的产业。
机器人走进生活,听起来很美好,但公众却有很多疑问:“机器人怎么能满足家里不同人的需求”、“说方言它能听懂吗?”在论坛上,观众们把这些问题抛给专家。
对此,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韩力群表示,目前机器人应用的各种智能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高级阶段首先需要有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还要有认知能力。机器人里预先设定的回答不算智能,只有自主回答才是智能。”她说,将来的机器人不光是外形像人,而且在行为方面越来越像人,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8月9日,我国第一个将智能物联网与机器人紧密融合的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产业园奠基。该基地将于明年底投产,未来5年内的产能将超百万台,产品范围涉及智能家居控制、家庭运营系统、家庭娱乐和信息化管理、幼儿娱乐教育市场等领域。
——专家建言——
模仿加进口 “穿新鞋”不能“走老路”
解决关键技术“卡壳”需多学科协作
有数据表明,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0%以上。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则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与此同时,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由于我国机器人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低,机器人成本和定价高,机器人性能不够稳定,如此巨大的市场却并不主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据我所知,在中国卖机器人能够卖到几万台以上的,可能只有北京紫光优蓝一家。”王志良说。
中国智能机器人要抓住这历史性机遇,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专家分析,相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讲,中国的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目前智能服务机器人只在一些科技馆、展厅和部分高级餐厅使用。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特别是核心技术依赖进口,这成为了制约中国家庭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家用智能机器人的产业规模尚未形成,缺乏大型支柱企业,也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韩力群也表示,中国服务机器人创新研发不足,产学研合作处在初级阶段,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家用型智能机器人发展卡壳在关键技术上,需要多学科协作突破,同时,相关材料和工艺方面也有待突破。”她说,但随着国家重视和配套政策跟上,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投入,产品价格会逐步降低。
■ 延伸阅读
继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发布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后,格力、海尔、海信等家电企业也已开始打造机器人生产线。据媒体报道,格力空调董事长董明珠说,在1年甚至最多不到2年的时间内,企业的生产体系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她预估在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在自动化方面投入的资金最少应该在50亿以上。
据了解,为了改变竞争格局,一些企业主动添置机器人设备,为了不被机器人打垮,另外一些企业也开始被迫使用机器人。在这样的一个竞争逻辑下,机器人开始进入各行各业。目前,对机器人的使用程度,已经影响到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据统计,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