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用高超医术为生命护航
— 解放军总医院科研创新造福患者纪实

    本报记者 张强 本报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

    患者小刘直到出院那天,也没弄明白身上那个3厘米的肾上腺肿瘤是如何从腰后一个直径仅有2.5厘米的“洞”中被摘除的。

    但他知道,这个“世界首创”的“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好了他的病,让他少受罪,还省了钱——手术60分钟,出血量约10毫升,第2天下地,第3天出院,医疗费用不足传统外科手术的2/3。

    开创这项手术的是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今年5月,享有“全球泌尿外科腹腔镜大佬俱乐部”美誉的欧洲泌尿外科腹腔镜学术大会首次在欧美之外的国度召开——张旭担任了在该院举办的2013年度中欧联合腹腔镜及机器人大会执行主席,为迎来60华诞的总医院增添了光彩。

    60年,从“落后”到“领先”,从“模仿”到“原创”,从“空白”到“超越”……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在医学技术创新路上,在为人民健康护航途中,均留下了总医院人浓墨重彩的印记。

    神奇医术源自不断创新

    经过术后10个月的随访,肝门部门静脉海绵样变女患者王某完全康复。至此,国内首例高难度此类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门静脉海绵样变是一种常见且十分难治的门脉主干栓塞性病变,可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大量呕血、便血,易引发休克甚至死亡。肝胆外科主任董家鸿带领的团队分析了百余例肝门部门脉海绵样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建立了根治的技术方案。去年9月12日,王某成为国内第一例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

    在这里,“生死考验”每天都会见到,高超的技术让身陷沉疴的患者获得重生。记者拿到的数据显示——该院近年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已高达95.03%!

    神奇的医术,缘于该院积极创新运用的高新技术。

    该院副院长兼心外科主任高长青,带领他的团队于2007年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机器人不开胸微创手术,具有里程牌意义。迄今为止,已完成了24种手术640多例,其中7种是世界首创术式,是全球完成机器人心脏手术种类最多的中心,创造了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死亡率为零的奇迹!2012年,高长青领衔的“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心脏及大血管疾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国际机器人心脏外科合作与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军队机器人手术培训基地”和亚洲首个“国际达芬奇机器人外科培训基地”先后落户该院,已为新加坡、巴西和日本等14个国际国内团队进行了技术培训。

    目前,该院已形成肝胆疾病的精准外科和肝脏移植、肿瘤一体化治疗、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骨关节软骨组织治疗、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等13项专业优势,每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50余项。60年来,该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内统计源论文数、被引用次数等多项指标连续5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榜首。

    医学进步从临床中来

    “从临床捕捉创新火花,开拓创新之路,是一名医生应遵循的永远真理。”对此,曾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该院骨科主任王岩有着深切体会。

    治疗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是公认的世界性医学难题。面对众多病人,临床医生大多会有攻克这一难题的冲动,但确实非常具有挑战性。在临床实践中,王岩发现,截瘫患者之所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是因为相应的神经失去了与损伤平面脊髓内神经“前沿指挥部”的联系。而如果绕开“前沿指挥部”,直接将损伤平面以上的神经与“失去联系”的神经接合起来,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

    创新的火花闪现,王岩带领团队这一“神经搭桥”理念,得到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很快在临床中应用。凭借着这一略带天方夜谭意味的“神经旁路”策略,2008年1月,王岩摘得了他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该院,类似王岩这样基于临床搞科研的医生还有许多——

    在肾脏病科,陈香美院士带领团队依据8000余例肾活检病人的临床、病理、基因数据库资料,提出了治疗重症肾病的方案,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证实了其疗效,赢得国际肾脏病学界的高度评价;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姜泗长院士、杨伟炎教授、韩东一教授、杨仕明教授接续奋斗,带领科室进行了长达60年系统的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首创了“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整体实施流程并形成技术规范系统,使新生儿听力缺陷的发现率提高了20倍以上。

    “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的理念,催生出一大批应用性科研成果,我们提出建设研究型医院5年来,共获得医疗创新技术、新药、医疗器械等临床科研成果133项,有转化潜力的科研课题40项,重大科技成果奖20余项。”院长李书章历数家珍。

    转化医学造福更多患者

    因脸部生有大面积鲜红斑痣,年轻的小霞找不到男朋友,大学毕业后两年多未能找到工作,这让她十分痛苦。该院激光医学科主任顾瑛,将一束小小的激光化作手中的“魔棒”,历时1年的细心治疗,让她恢复了清秀的容貌。

    顾瑛主持研发的全固态激光光动力治疗设备,在国际上首开光动力疗法治疗良性疾病的先河,彻底解决了鲜红斑痣无瘢痕治疗的难题,获得了国际激光医学会学术奖和国家发明奖。在此基础上,她研发的新药海姆泊芬获得新药证书,将为更多鲜红斑痣患者造福。

    为什么该院能够独辟蹊径,取得成功?院政委陶德平回答:“临床医生只有专注自己安身立命的临床领域,解决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产业链及转化医学研究,将新发明开发为新产品、新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创新的境界。”

    医院专门成立了成果转化管理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每年自主投入2000万元支持研发,在14个领域、50项重大课题集智攻关,为疑难疾病诊治提供了有效方法和途径。

    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联姻”,可使科研成果吸纳市场资金加快二次开发,促进成果尽快孵化成熟。付小兵院士领衔研发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平台”,解决了烧伤病人皮肤汗腺再生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在该院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洽谈会上,一家企业为此投入5000万元转化资金,让这一高新技术成果早日惠及广大患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秋菊教授的新生儿聋病筛查试剂盒也当场签约经费800万。

    截至目前,该院与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10余家国内外著名医院,并与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军队卫生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科研合作关系。

    “课题来源临床、科研结合临床、成果服务临床”。这一有机互动的科研思路,使医学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正因如此,该院才能当之无愧地在全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位居“中国公立医院服务创新特殊贡献榜”首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