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7日 星期三
井冈山新政:干部进村“赶考”

    本报记者 寇勇 韩义雷

    本报记者走基层

    厦坪镇厦坪村枧上,60余名镇村干部,在烈日下忙活着,把前些日子洪水冲毁的渡槽修复。

    一个个满头大汗,一个个满脸笑容,“我们不累,这条渡槽,关系着1300余亩水田的灌溉”。

    让一群人扑下身子服务百姓,让一群人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今年以来,井冈山成立了“走基层、看会战”巡查考评组,让党员干部进村“赶考”。

    “‘考场’在基层,才能带着人民群众的期待下去,带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回来。”井冈山相关负责人说。

    “考场”在基层,群众当“评委”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正是从这里燎原全国。

    不过,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等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里的经济仍然落后,不少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是考验井冈山管理者的话题。

    今年3月以来,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一项名为“三进三解三促”的活动。抓住这一时机,井冈山开始探索一种发展的新路径:“考场”在基层,群众当“评委”。

    “所谓三进三解三促,就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上述负责人解释。

    按照规划,井冈山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强攻工业、城建重点项目,组织了100余个单位,以6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带队,组织1510名干部开展扶贫开发,共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73个,科级干部联系点800余个,结对帮扶3200余对,调动了5万余名群众参与。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巡查考评组,把评分权下放至基层,让党员干部进村入企‘赶考’。”相关负责人说,“这将带来一系列的改变”。

    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

    村民缺乏致富技能,产业“造血”功能不足,在过去多年里,贫困村屡经帮扶,但脱贫后返贫的现象时而发生。

    能否创新扶贫开发的路子,成为井冈山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

    走进厦坪镇菖蒲古村,60多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民房,诉说着井冈的故事。

    在古村五六十户居民中,最令人羡慕的当数吴建中。几年前农历除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他家,和他一起炒板栗、磨豆腐。

    “现在,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除了接待团队,自驾游游客多起来了。”吴建中乐得合不拢嘴。他在全村第一个开“农家乐”餐馆。在他带动下,一批“农家乐”在这里兴起。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开发,通过扶贫开发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井冈山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菖蒲村确定了农家院餐饮区、竹排风情餐饮区、庄稼田园风光区等多个持续发展的板块。而从项目着手,把项目建设与扶贫开发融为一体,井冈山在工业、旅游、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确定了128个重点项目。

    “一个项目,一名挂点领导,一套人马,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上述负责人说,“自己满意不如群众满意,我们要做好全面跟踪服务。”

    把“碎银子”集中起来变成“金元宝”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位在基层多年的水利部门负责人这样感慨。

    在他看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井冈山经济水平不高,“而从上面争取点资金不容易,我们就尽量让各乡镇都能分一些。这么一来,上面给的几十万、上百万元建设资金,被分到几十个项目上,一个项目只有万把元钱”。

    年年市里要“小钱”,乡镇花“小钱”,水利建设资金成了撒“胡椒面”,“人人碗里都有一星半点,但派不上大用场。”这位负责人说。

    几经调研,井冈山开始转换观念,也就是把“碎银子”集中起来,最大力度地发挥作用。

    为了让“碎银子”变成“金元宝”,井冈山把扶持特色支柱产业放在首位,初步形成了户有主营项目,村有骨干产品,乡有特色产业,市有特色经济的发展格局。

    “现在,这些帮扶项目已经成了井冈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孵化器。”相关负责人说,“‘考场’在基层,群众当‘评委’,让过去单打独斗的扶贫变为了合力扶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