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给科研造假者“治治病”
本报记者 操秀英

    今年5月全球研究理事会第二次峰会将科研诚信列为两大议题之一,大会提出,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只有建立在严谨的道德标准之上,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才能持续发展。

    而对于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时期的中国,科学道德建设尤为迫切。正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所说,我国面临的科研诚信问题不容乐观,同时,学风浮躁、学术失范也有所滋长。科研诚信问题特别是不端行为,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基金委今天通报,自2010年至今,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处理的不端行为案例中,弄虚作假38人次,论文重复发表15人次,抄袭剽窃17人次,造假、篡改数据6人次,其他7人次。在今天通报的案例中,有剽窃他人成果的,有在网上雇枪手买项目申请书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科研不端行为应让科技界引以为戒。

    一个案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办公室收到举报,反映湖北某高校郝汉舟凭借虚假的SCI论文做基础,2011年申报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2012年又进行了申报。郝汉舟从未出境,申请书中将自己说成澳大利亚访问学者,郝汉舟没有硕导资格,将自己说成硕士生导师。

    经调查,郝汉舟从未到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也不是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2012年两份申请书中“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所列已发表论文中,6篇次英文论文实际署名没有郝汉舟,郝汉舟篡改论文署名,将自己列入论文作者,同时捏造了1篇至今尚未发表的论文。最终,基金委撤销郝汉舟2011年度面上项目“外源激素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砷富集调控的研究”,追回已拨经费,取消郝汉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通报批评。

    基金委2010年启动开发的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是其向科研不端行为主动出击的举措之一。在该系统协助下,申请书高度相似的案例不在少数。湖南某高校的彭国星与另一单位余文琼申报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高度相似:整体相似度为97.1%,立项依据相似度95.9%,研究内容相似度99.3%,研究方案相似度98.5%,创新点相似度100%。经监督委员会调查,彭国星与余文琼分别花钱从网上购买申请书,结果买到了同一份申请书。基金委取消二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并给予通报批评。

    杨卫表示,对申请书进行相似性检查这项工作,从世界科研诚信建设来看还属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需要边工作边总结边完善。

    四川某高校的万昌秀利用项目评审职务之便,抄袭申请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经调查核实,万昌秀等出版的专著《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第189页到191页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基金委取消万昌秀项目评议、评审专家资格,给予其通报批评。

    北京某研究所刘志华(男)2011年度获得一项青年基金项目,在其研究背景中列了1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刘志华,标注的单位为哈佛医学院,但此刘志华(女)非彼刘志华(男)。实际上,在这期间,两位刘志华都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刘志华(男)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做出如下决定:追回已拨经费,取消刘志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4年,给予通报批评。

    (科技日报北京8月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