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2日 星期五
主动出击捍卫科学道德
国家基金委公开通报一批科研不端案例

    科技日报北京8月1日电 (记者操秀英)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 两个申请人在网上花钱雇“枪手”写项目申请书、数据造假使得材料完全不同的两个实验,结果完全一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今天在北京召开科学道德建设通报会,首次公开通报了一批典型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卫指出,此次通报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过程中一些科研不端典型案例,表明基金委在维护科研诚信上由“战略防守”转为“主动进攻”,希望对不端行为形成一定压力,并与科技界同仁和媒体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通报指出,自2010年至2013年6月30日,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共受理投诉举报468件,其中实名举报152件,占举报总数的32.5%。经监督委员会认真研究,审议案例127件。已对5个依托单位提出了内部通报批评,责成2个依托单位加强管理;对105位当事人分别做出了通报批评、内部通报批评、书面警告等处理;对43个已批准的科学基金项目做出撤销项目的决定;3位被举报“杰青”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未获得资助。

    通报显示,基金委受理的科研不端行为主要类型包括信息弄虚作假、重复发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违反评审规定等。科研不端行为大多集中在项目申请阶段,从统计数据来看,申请者在申请过程中发生的不端行为占科研不端行为的比例约为80%,项目执行和结题过程中发生的不端行为占比约为20%。

    据了解,随着信息手段的进步,简单抄袭、虚报个人信息等案例不断下降,但更为隐蔽的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等现象依然存在。此次被通报的案例中,除撤销项目及追讨已发放经费外,还取消申请人3到7年的申请资格。

    杨卫介绍说,基金委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方式过去主要是接受来自科技界的投诉举报,今后要加强主动出击。基金委2010年启动开发的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便是举措之一。通过使用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已成功发现了数起科研不端案例。此外,基金委计划一年内公开所有结题项目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并尝试建立项目信息查阅权限,以及给依托单位、申请人和评审专家建立诚信档案。

    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监督委员会将会继续大力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对影响恶劣的案例坚决予以通报。

    杨卫最后指出,科研诚信建设需要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信息共享和部门分工协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