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
IT江湖
从两万元起家,到年销售额超过350亿美元。华为一度是最有争议的公司,它的奋斗史也是最持久的励志故事。直到《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在华为广泛流传,很多人疑惑,华为怎么依然缺乏安全感?
正是深入骨髓的危机意识成就了华为,华为不希望当前的成功冲淡忧患。
20多年来,任正非反复向员工强调,繁荣的背后,充满危机。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这是历史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一天晚点到来。
危机意识催生了华为的“奋斗文化”。在电信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华为能在20多年时间超越欧美等世界电信巨头,不仅是因为“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很大程度上源自华为与客户共渡难关时所坚持的艰苦奋斗精神。地震、海啸、战乱等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都有华为人工作的身影。
“深淘滩、低作堰”,是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的一句话,出自战国时代李冰父子治水经验,意思是华为既然以高技术为立身之本,必须有投入高科技的能力,否则发展就有问题。“深淘滩”是挖潜,用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降低内部运作成本,把利润挖出来。“低作堰”,堰低了后,水就留得少了,华为留取合理的利润,把利润分给客户和合作伙伴,带动产业链共同获利和成长。
也正是看淡眼前的成功,着眼于未来的增长,当华为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之时开始布局海外市场。10年前,电信行业盈利空间大,海外市场竞争不充分,同时,发达国家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海外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环境优于当下等等因素都给华为在海外市场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即便如此,华为也经历了四、五年亏损,才在2007年以后,使海外市场规模优势体现并逐步走向正循环。
在海外市场布局中,华为提出“全球化”,而非以中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去管理全球业务的“国际化”,华为强调,海外的子公司首先是当地的公司,然后才是华为的子公司,要履行作为当地企业的社会责任,遵从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
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华为既要与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国际巨头竞争,又要向他们学习。“亦中亦西,非中非西”的包容性因此成为华为开放性文化的一大特征。
保护知识产权对高科技企业的重要性与公平竞争环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样重要。华为更看重基础性专利,已经走过了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阶段。华为的创新型研发投入很大,作为一种防御工具,也是谈判的筹码,华为的专利早已可自保,甚至别人要向华为交许可费。华为尊重友商的知识产权,也反复呼吁加强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有偿共享使用,反对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垄断。
每个企业的倒下最终表象都是经营不善,要么是市场节奏没有把握准、要么是产品没有竞争力等。但本质上是客户需求导向还是技术导向的问题,是客户利益至上还是企业利益至上的问题,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机制的问题。
每个企业对未来都有自己的理解,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总裁查钧认为,华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来源于华为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机制,就是任正非当初设计的评价和分配机制,以及“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绩效评价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不让雷锋吃亏”,分配敢于拉开差距,“给火车头加满油”等等政策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愿意在这个平台上真正干一番事业。
华为的15万员工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6%为研发人员,员工平均年龄31岁,堪称全球最大的企业级研发队伍。文化背景、个性特质迥异,但员工都高度认同华为的文化与理念,这也算得上难能可贵。
归根结底,对一个企业,组织能力、企业的机制决定了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若能时刻有危机感,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有能力及时改变、调整自己的方向,不断改进内部的运营管理,那么,下一个倒下的就不会是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