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0日 星期二
灾区行:悲伤与感动交织
陈冠

    7月22日7时45分,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里氏6.6级地震。大灾当前,甘肃省科技厅迅速组建“7·22”地震抢险救灾科技专家组,于地震灾害发生1小时后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我有幸作为科技专家组组长孟兴民教授的助手、唯一随行的大学生。

    3年前,我以研究生的身份曾对“8·8”舟曲泥石流进行了灾后考察,此次作为一名光荣的抢险救灾成员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出发那一刻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当天下午3点多,我们直接赶到了地震震中、重灾区岷县禾驮乡的拉路村,那里到处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全村没有一处完好的房屋,惨不忍睹,让人痛心不已。在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人民子弟兵、地方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以及老百姓都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高效的救援工作中,他们风雨无阻,不分昼夜地工作,给灾区人民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让我再一次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再一次感受到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

    几天来,我心中一直交织着悲伤与感动。在禾驮乡的拉路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一社村民董平寿在地震发生后硬是用已经残疾的双手将妻子从被埋的废墟中挖了出来;梅川镇车路村,作为父亲的杨彦明地震发生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住了女儿,给了女儿留下美好的明天,自己却永远的去了。当我们赶到地震震中永兴村时,这里已成为一片废墟,武警官兵正在全力挖掘被掩埋的村民,虽然他们也知道生还的几率为零,但还是不放弃一丝希望。永兴村是这次地震中人员伤亡最严重的村子,地震夺去了25位村民的生命……

    我们去下文斗村进行次生灾害调查时,包文平积极带领我们上山进沟,勘察已威胁到周边村落安全的堰塞湖和地裂缝,最后还让我们去他“家”喝了仅有的一壶开水。我好奇地问他是否是村长时,他很淡然的回答:“不是,但我是一名党员。”这让我感动不已,在这个时候,他俨然已经埋藏了心中的那份悲痛,主动积极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专家组白天赴灾区进行灾情调查,排查一处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深夜则在岷县科技局狭小的办公空间里,通宵达旦地整理资料,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大程度地用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完成了一个个灾害调查和评估报告,给救灾指挥部科学实施救灾措施,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看到专家们这份情系灾区、忘我工作的精神,让我感觉到了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不易,也深深体会到科技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我写完这些感受时,已是27日凌晨1点多,突然感受到又一阵强烈摇晃,原以为又是一次余震,10分钟后得知这次是甘肃陇南文县发生了4.5级地震……很快,我接到了学校王寒松书记和省科技厅李文卿厅长的询问电话。

    我想我们应该再次整装待发了。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本报记者杜英整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