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治疗的变化要从单纯发展量转变成‘质量并重’,不仅在发展量上要限制规模,更要提高质量,这是医疗真正的发展趋势。”在“心血管专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质量评价项目”活动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大一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表示,提高医疗质量才是医务工作中要做到的。
2012年7月,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司启动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质量评价项目”。针对我国54个重大疾病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推广,它将作为首个项目提供借鉴意义。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病例选择必须是有一定覆盖比例的病例,心血管疾病为常见疾病,人群覆盖面广。”霍勇教授解释说,ACS是心脏病的一种急症,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目前我国约有200万名ACS患者,每年新发病例60万例。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是ACS导致的。同时,ACS在诊疗过程中有大量可量化评估的关键性指标(如溶栓时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且临床实践与现有指南存在较大差距,因此ACS成为单病种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最好切入点。
霍勇教授透露,此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质量控制和评价经过1年多的酝酿,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质控模型和体系,整个质量评价覆盖结构、过程、结果(S-P-O)3个环节。其过程评价包括诊疗服务的充分性、诊疗常规的依从性及服务过程的合理性等,如是否在10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在30分钟内进行溶栓等。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黄钢教授表示,单病种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的推进,代表我国对于医疗质量的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今年,单病种质量评价工作已被纳入三级医院评审的重点工作之一。未来我国还将把上述S-P-O评价模式扩至54种重大疾病,并有望将其与按病种预付费制度“捆绑”。
据悉,项目前期经过权威专家组的反复论证与修改,目前已完成了 ACS质控模型及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