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专家呼吁公众科学管理慢性肝病——“急处理”:早诊断、早干预!
“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疾病就可以定义为慢性。”在“慢性肝病医疗管理新模式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感染病学系谭永康教授指出,我国有慢性乙肝患者3千万,约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慢性肝病的病因很复杂,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肝脏会逐渐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谭永康教授强调,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可逆,但晚期肝硬化是不可逆的。这就要求医生对肝病患者进行长期管理,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早干预。除了肝脏穿刺活检,现在还有无创方法可以早期发现肝脏硬度变化,识别轻度的肝纤维化、中度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慢性肝病长期管理的核心是重视预防、定期检查、坚持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常委朱理珉教授认为,对慢性肝病,国外更注重“管理”而非“治疗”。在国外个案管理是对慢病患者的有效管理工具,它不是单纯的患者看病、医生治疗,而是医生和患者合作的过程,包括了疾病评估、调节、监测、评价等。“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回诊率、依从性并节约医疗费用。”朱理珉教授如是说。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推出,虽然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达1%以下,但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如果治疗管理的问题解决不彻底,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传染源。“所以对他们进行管理,对整个社会的肝病防控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乙肝患者治疗现状调查表明,52%的初治患者自行停药、间断服药或换药,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居全国传染病首位。目前中国肝炎预防基金会启动的“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项目,就是在探索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长期管理。据悉,该项目今年将在全国成立30个中心,从患者第一次就诊就将其纳入个案管理,通过个案管理师的现场健康教育、电话通知和随访、定期举办活动、对贫困患者进行资助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规范治疗的观念。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