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变革

    □ 韩福恒

    视 点

    美国Narrative公司利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结合几十年来保存的所有棒球比赛数据,大约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关于棒球比赛的新闻报道。Narrativ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表示,未来机器生成的新闻将占到媒体新闻的90%,并且在未来5年之内,这样的新闻有可能还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克里斯蒂安·哈蒙德的断言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在大数据时代,诸如金融、体育比赛 、食品安全、新闻传播等有持续数据生成的领域,计算机“入侵”以往由人主导的新闻采编业务正在发生。

    大数据影响金融信息报道。进入6月份以来,受7月份新股发行将重新启动的影响,沪深股指连续大幅下跌,为抑制下跌的势头,汇金公司于6月13日宣布增持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但搜狐公司搜集了2008年以来汇金公司几次宣布增持后的市场表现,发现汇金增持的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建议投资者适当减持。后来的的市场走势果然证明了这一判断:沪深股指并没有因为“国家队”的护盘而止跌,上海综指连续跌破2200点、2100点。

    在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中,《中国证券报》等财经媒体之所以权威,不仅是因为它们是中国证监会的指定信息披露媒体,还在于它们和万得资讯等专业资讯公司一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在资本市场某项重大政策出台前后,采编部门的编辑记者可以快速地依靠数据库做出分析和判断、写出报道,这些报道和其他媒体的记者凭自己经验和判断写出的报道相比,客观性较强,这也是很多财经囿于时间和财力所限,在不能自建数据库的现状下,纷纷外购数据库的原因。

    大数据在证券市场报道的应用还表现在银行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财政部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周期性事件中。虽然大数据的概念最近这两年因为《大数据时代》一书的出版才风靡,但实际上,从2004年开始,谷歌和百度的新闻(资讯)频道就已经依赖于搜素技术和计算机算法进行新闻的整合以及在网页上的呈现。

    大数据对食品行业报道影响。近年来、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事件的爆发,让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随着食品条形码的大力推行,轻扫条码,食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轨迹明确可循。但由于来自个体的内容往往是碎片化的,人们对个体的分析往往无法正确分析食品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大规模爆发的食品问题面前,个别专家、媒体凭借对个体、零星的食品做出的经验判断很有可能会误导政府部门采取正确、及时的行动。

    随着我国物联网的推广,来自个体的任何物体的状态数据可以由他自身携带的装置向互联网传送。这些直接的采集自物体本身的数据,不仅内容丰富、全面,而且相对于专家、记者的个人观察得出的结论更加精确。当然,建立物联网在我国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上传的物品数据越来越丰富,不仅市民的餐桌更健康、媒体报道时引用的数据也会越来越精准,写出的报道也会更权威。当前,民众谈食品安全问题色变,大数据可以让跑食品行业的记者以及所在媒体更有公信力,也会促使政府及时立法打击食品犯罪行为。

    在利用大数据方面,中国商报和中国政府采购报等一些行业报正在行动。随着经济的下滑,中国企业面临内需乏力、出口订单减少的双重压力。中国商报利用商务部、海关总署记录的中国企业每月的分行业、甚至分企业的详细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深加工,通过分析历次危机下的行业出口受影响度、行业景气度等全方位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生产战略,早日抢占商机。

    中国政府采购报每周都会定期刊登政府采购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是一个“金矿”。通过分析政府采购物种的变化、价格走向,企业可以预测出下一步政府招标采购会青睐哪些产品、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对价格的敏感度,便于企业和政府采购信息及时“对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