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2日 星期五
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许昌经济升级版
——访中共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

    □ 本报记者  乔地  本报通讯员  朱二春

    编者按  科技三项经费几近翻番、500万重奖科技创新先头部队——河南省许昌市用财政上的大动作表明了政府在规划地方发展思路上的态度,“科技创新极具战略性”的共识正疾步走进我国中部地区,刷新着那里的发展理念,提升三个认识、处理四个关系、强化五大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理念到执行、从局部到整体,科技“独角戏”的时代悄然落幕,社会各界都是释放“创新创造创业”能量的狠角色。

    “2014年,许昌市科技三项经费将从今年的600万元提高到1100万元,以后每年逐步增加,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6月27日,河南省许昌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许昌市委书记王树山指出,“今后每年至少拿出500万元,重奖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许昌经济升级版,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拉开许昌科学发展新的帷幕。”

    近年来,许昌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人才支撑、项目抓手”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连续10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对于许昌下一步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王树山书记就此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专访。

    提升三个认识,把科技创新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王树山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国家、区域兴衰的第一要素和决胜未来的战略聚焦点。把科技创新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关系许昌发展全局的必然选择,是决定许昌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第一,科技创新极具战略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纵观两百余年来世界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始终是主宰国家兴衰和国力消长的根本力量所在。当前,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巨大能量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革命性的先导力量,科技创新的竞争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优化全球产业分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利器。美国两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欧盟提出智慧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支持卓越科学研究,努力保持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顺应这一发展大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开启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今年5月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大会,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可以说,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发展的大势、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只有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才能占领未来发展先机,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科技创新极具重要性,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我国已经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在支撑引领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从区域发展竞争看,科技创新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谁占据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从转变发展方式看,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面对日益严峻的要素制约、环境压力和市场竞争,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继续依靠增加物质要素投入来推动发展,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载,社会难以承受,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从企业长远发展看,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制胜法宝。企业要在新一轮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靠创新强身健体,靠创新打造品牌,靠创新拓展市场,靠创新永葆活力。从投入产出效益看,科技投入具有“乘法效应”、倍增效应,一元钱的投入可以产生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效益。据统计,现在全球1.25万亿美元科技投入,创造的社会财富高达63万亿美元,科技创新蕴藏着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是引领发展的强大引擎。

    第三,科技创新极具紧迫性,是推进富民兴许的当务之急。目前,许昌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一万美元跨越时期,传统发展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步递减,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去年许昌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破除要素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要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打造许昌经济升级版,迫切需要科技创新;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科技创新;要争创竞争优势,致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对许昌来讲,加快科技创新,势在必行;科技创新之路,非走不可。但审视许昌目前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除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极不适应,科技创新总体实力不强、动力活力不足、支撑条件不硬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没有形成全社会追求创新、支持创新、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市科技三项经费仅460万元,居全省倒数第二位。这种状况不改变,建设创新型许昌就是一句空话,许昌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王树山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许昌经济跨越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战略性、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大的力气,牢牢抓住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把科技创新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许昌建设,唱响科技创新的时代强音,为许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推进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全市科技创新的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

    (一)要正确把握科技创新与服务发展的关系。科技创新的根本价值,在于服务发展、造福人民,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又能为科技创新提出新的需求、创造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科技创新更好地融入经济、促进转型、支撑发展。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围绕做大做强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要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工程,无论是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还是政策支持、科技项目摆布,都要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抢占产业和科技制高点。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成为朝阳产业。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着眼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在城乡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加快建设数字许昌、智慧许昌。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强服务业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端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民生科技。加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人口健康、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减灾防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让人民群众在科技创新中得到更多实惠。

    (二)要正确把握企业主体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创新活动涉及产学研用等多个主体。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处于产学研合作的集成环节,对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最敏感,对科技需求最迫切,是科技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要按照“平台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技术向企业流动、政策向企业集成”的思路,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以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切实强化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要鼓励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科技创新,投入为要。许继集团这些年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的国际通行标准,多项先进技术居世界第一,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但一俊难遮百丑,去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14%,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要扭转这种状况,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投入是最具潜力、最有效益投入的观念,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幅提高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要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研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经济形态下,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凭借某项独门绝技成为“百年老店”,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没有创新、一成不变的企业想长期繁荣发展几乎不可能。企业一定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决定自身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举措,全市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不能停留在低水平建设上,要有足够的能力把握创新机会、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真正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技术研发的“娘家”、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要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科研组织的主体。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织实施各类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对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专项,原则上让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把更多的项目资金向企业倾斜,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成。要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专利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牢牢掌握市场话语权;要切实加快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使之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

    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是说企业在创新中孤军奋战,更不意味着科研院所无所作为。我们要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协同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抓住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的机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建立驻外研发机构、并购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等形式,整合创新要素,获取关键技术,培育创新团队,提升创新能力。

    (三)要正确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在科技发展竞争中,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是招不来、引不来、买不来的。我国的“神十”飞天、“蛟龙”探海、“天河”计算,都是基础前沿研究、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对许昌来说,我们缺乏知名高校、高端研发机构、领军型人才等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创新定位上,要在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高校加强基础前沿研究的同时,坚持以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努力走一条以应用开发为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要把提高研发能力作为应用开发的核心。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民生改善的需求,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技术、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不断增强应用开发能力,让科学技术更多、更快地走进生产实践、走进群众生活。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应用开发的重点。科技成果只有进入市场,才是现实生产力。科研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坚决打破唯书斋导向、实验室导向、论文导向,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把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应用开发的关键。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资本和技术溢出带来的新机遇,引进技术进行改造型再创新,引进产品进行工艺型再创新,引进人才进行发明型再创新,使引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在“二次创新”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要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应用开发的抓手。在产业有基础、技术有优势、企业有需求的若干重点应用领域,每年筛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关,靠实施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开发水平。

    (四)要正确把握“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关系。实现科技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既需要基础设施、条件平台、创新基地等“硬件”支撑,也需要人才智力、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软件”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努力建好“硬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综合载体作用,深入实施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要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快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建设,争取用两年时间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加快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和检测检验平台等各类创新孵化平台,为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要加快构建各类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共用。

    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着力提升“软件”。人才是发展之本、竞争之基、创新之要。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建设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要致力培养一批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脊梁。作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博大胸怀、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具有把握科技创新规律、洞察科技发展趋势、引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为发挥人才作用、建设创新型企业搭建宽广平台,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中当好明白人、主心骨、领头雁。要努力造就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正如乔布斯构建了苹果帝国、张瑞敏铸就了海尔辉煌、王裕昌拓展了黄河发展空间那样,一个创新型领军人才,往往可以带出一个创新团队,创造一批科技成果,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引领一方经济腾飞。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等,在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要舍得开出优惠的条件,不惜重金,面向全国、面向海外,延揽引进一批站在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或带头人,高高擎起许昌创新创业的大旗。要着力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的专业人才大军。科技创新需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许昌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更多的实用人才。要引导企业与大中专院校联姻,采取定向培养、专业培训和“订单式”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急需人才。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引才引智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进重点行业的紧缺人才。要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改革用人机制、提供创业载体、加强创业指导等多种办法,让所有人才都能在许昌找到用武之地,让一切聪明才智都能在许昌得到尽情发挥,使许昌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育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华的舞台。

    强化五大保障,使全社会支持激励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王树山表示,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当前,许昌科技创新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营造氛围,凝聚更多创新创业创造的正能量。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意识,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位置,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予以更多倾斜。市、县两级要成立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及时研究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要结合推进机构改革,抓紧完善科技管理机构设置,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充实力量,加强管理。各级科技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研究梳理政策,积极做好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和政策落实等工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支持,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支持。中央和省围绕创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含金量非常高,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尽早尽快把各项政策落实到各类创新主体,确保科技立项、经费支持、奖励机制真正向企业倾斜、向自主创新倾斜、向成果转化倾斜。同时,要围绕推进创新型许昌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科技发展规划,在信贷、税收、进出口、政府采购、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内外研发机构引进、创新型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措施,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科技资源向创新链和产业链流动,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要加大科技投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加大财政投入。市里的科技三项经费明年要从今年的600万元提高到1100万元,以后每年逐步增加,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要提高投资效益。科技资金既不是救济款,也不是搞慈善,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要锦上添花,集中力量办大事,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奖励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领军人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上,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最大效益。要广开融资渠道。积极推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建立社会融资平台,开辟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项目,重点解决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四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深化改革作为主动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创新目标管理机制,以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创新成果多少、企业发展成效等科技创新指标定政绩、排座次、论升迁,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明确创新方向,确定创新课题,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要创新科技奖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使科技人员获得与其创造性劳动价值相称的收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对那些在一线无私奉献、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今后市科技三项经费每年至少拿出500万元,重奖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五要营造浓厚氛围。文化是创新的母体。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底蕴,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创新动力。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创新的价值观,大力弘扬培育时代精神和创新文化,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把社会各界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一切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能量得到释放,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强化创新的团队意识和开放意识,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使许昌的创新活动更多地汇集力量,融入全国,融入世界。要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宣传创新政策,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

    王树山最后表示,推进科技创新,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全市广大科技人员刻苦努力、奋力拼搏,为许昌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英才并能够造就英才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梦想并能够实现梦想的时代。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协作攻坚、团结奉献的团队精神,在科技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在建设创新型许昌的征程中铿锵前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他还说,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许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我们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我们要高举创新创造的大旗,解放思想,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努力迎来许昌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春天,共同开创许昌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