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3日 星期三
博士创业:高学历带来高价值链
——华中科大探索研究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报记者 张 克 本报通讯员 粟晓丽

    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2届博士,创办武汉华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曾建华,“今年下半年公司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实验室扩建。”立志打造“中国雅诗兰黛”的他满怀信心。

    “销售额的快速增长,我最初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近,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创业初期学校给予的帮扶。”说到公司的成长,曾建华流露出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对于曾建华而言,创业机遇来自2009年华中科大研究生工作部首期“未来企业家训练营”的招募。

    对创业有着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的曾建华,从进大学起,凡是校园里出现的商机,他都尝试过。训练营一年的“特训”开启了他研发新型高科技生物药妆的想法。

    2009年11月,曾建华以“生物高科技的抗衰老药妆品”项目申请华中科大创新基金,获得2万元资助。2011年4月,该项目顺利获得该校创业基金5万元资助,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2011年6月,华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9月,该校产业集团为其注入30万元天使基金,加速了公司的发展。

    回想自己的创业过程,曾建华说,“多亏了学校的资金和政策帮扶,如果全靠自己做家教、打工去挣创业经费,那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博士创业,华中科大研工部部长吴涛有自己的看法,“与大多数‘摆地摊’、‘做小买卖’的创业形式不同,研究生更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倡导他们将创新项目进行产业化实践,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引领的创业。

    在扶持研究生创业的过程中,华中科大摆脱了以往模拟创业的传统形式,以自主创新推动创业实践,建立起研究生从创新到创业的孵化保障体系。2001年至今,该校已投入676万元,从400多个研究生创新团队中选拔培育了28家高科技创业公司。

    打通引导帮扶全渠道

    在华中科大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第11批项目立项仪式上,“面向移动终端的医学影像浏览系统”项目通过考核,获得5万元创业基金。

    项目负责人、生命学院2010级博士生何龙军说:“3年前学校创新基金的资助,让项目得以起步。现在创业基金的再次投入,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持续资助,更让我坚定了把公司和团队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2005年开始,华中科大陆续举办了“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科学研究方法论坛”和“创新与创业论坛”等一系列科学讲座,邀请到200多位院士、学术大师以及知名企业家来校演讲,形成了以“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方法培训和创业实践启发”为目的的培训教育体系。

    自2001年设立以来,华中科大创新基金共资助11批268个项目,资助额度达483万元;创业基金资助5批34个项目,资助额度达193万元。创新基金、创业基金和天使基金分别针对创新团队、创业团队和创业公司设立,创新基金在2万元左右,创业基金为5至8万元,天使基金为10至30万元。

    考虑到绝大部分创新创业团队都以技术人员为主,缺乏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能力。2009年底,华中科大学建立了人才储备基地“未来企业家训练营”。截至目前,基地已招收4期共135名学员。

    作为训练营的优秀学员,曾建华说他是“一种幸运”。学习撰写商业计划书、设计商业模式和一年的商业实战,使他了解到创办、经营公司的全套流程,改变了思维视角,提升了视野和品牌意识,对后来创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华中科大也“穿针引线”,在研究生创业公司与政府部门、校友企业之间,搭建起政策解读和信息沟通的平台。2012年10月,在华中科大校友大讲坛之投融资论坛上,软件学院2009级硕士生王欣欣就凭借其自主研发的“宣讲会查询系统”,获得校友龚虹嘉的高度赞许和50万元投资。

    何龙军说:“研究生创业,技术上问题不大,但缺乏资金和产品推广的能力。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资金,同时也搭建了创业项目之间、项目与企业家的交流平台,为创业公司的发展挖掘了更多的支撑,很感谢学校这方‘沃土’的培养。”

    形成高学历创业的高价值链

    华中科大数学与统计学院2012届博士胡鹏发表了优质论文6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1篇被EI收录;自动化学院2012级博士钟景成功申请到国际、国家发明专利各1项,在SCI上发表论文3篇。他们都是该校第九批研究生创新基金的“受益人”。

    经过不断探索,华中科大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发明专利100余项,优秀论文300余篇……

    一批高科技创业公司通过培育正蓬勃发展。2008年获得创业基金支持的机械学院2011届硕士周伟,创建了东莞易步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亿元。2011年获得创业基金支持的王欣欣,成立了武汉鸣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宣讲会查询系统”日浏览量曾超过124万。

    创业带动就业,在追寻梦想的征途中,这些创业精英也成为吸引人才的强力“磁石”。曾建华的公司中,近一半的员工都是该校毕业生,还有一些是“未来企业家训练营”的成员。周伟公司的核心技术成员全部来自该校。机械学院2012届博士毛金城于2010年获得创业基金资助,2011年注册成立武汉玄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七成员工都是该校校友。

    一种高科技创新创业的激情正激励着华中科大研究生潜心研究、勇于实践。“我们探索构建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将‘创新种子’根植于研究生的心中,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吴涛说:“我们相信,在学校‘创新沃土’的培育下,这颗‘种子’无论是现在‘发芽’还是将来‘发芽’,他们的成就都将引领科技前沿,形成高学历创业的高价值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