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科技界普遍认为:技术是制约网络社交的最大瓶颈。于是,在智能手机开始出现的时候,特别是当LBS等改变人与人时空关系的技术开始应用到社交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以SNS为代表的社交工具会成为互联网上的持续爆发点和取之不绝的金矿。人们也在很长时间内认为,在技术瓶颈打破之后,在空间与时间的藩篱拆除之后,社交产品会继续大放光彩。
实际上,在2012年末Snapchat大红大紫一阵子之后,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界就再没出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社交亦或社区产品。Facebook,Linkedin,Twitter,Instagram,Path,微信,Pinterest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社交产品,的确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但无一例外在迅速大热之后复归于平静。
人们发现,“能长期沉淀住用户”和“能找到独立商业价值”成为了这类社交平台们向前行进面临的重大课题。这类社交产品执于“陌生人社交”或“熟人社交”的一端,因此无法进行深度的、持续的交流,也就无法沉淀下来有价值的用户关系。实践证明,因为沟通程度较浅,前者难以沉淀用户,后者难以保证社交的频率。
其中尤以Facebook最为典型,不仅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面未能找到有效路径,同时也面对着Pinterest、Path,Instagram,Linkedin这些后起之秀一拥而上的蚕食。就连YY创始人李学凌都认为,他可以以语音沟通的方式颠覆Facebook。其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各大SNS平台的现状写照。人人网和开心网的用户流失已经不是新闻,转型游戏是两者的共同选择。而曾经给腾讯赚来第一桶金的QQ空间正在被微信朋友圈所取代,微博则难脱新闻广场的宿命。
物极必反,兴衰同源。之前的社交巨头们似乎已经无法挽回自己在新时代的衰落,而一些基于兴趣的社交平台却在逐渐羽翼丰满。Pinterest的成功就很值得人们思考,在年初完成2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经达到25亿美元。之所以能持续热度并成功商业变现,恰恰是因为没有定位于“陌生人社交”或“熟人社交”,而是定位为靠“兴趣”为纽带与纲目与线下对接的SNS产品。而兴趣,恰恰是“陌生人”与“熟人”之间的社交管道。
“社交工具”的内生动力,正在逐渐从“技术概念”回归到“兴趣圈子”的范畴中去。它正在返璞归真。这似乎也找到了中国诞生最早、现已十岁的SNS平台——百度贴吧历久弥新的原因:天然的按兴趣构建。我们看到百度贴吧首页打出了“为兴趣而生”的口号。这恰恰是抓住了社交的要害。
在这些焕发生机的平台里,垂直社区是典型的代表。事实上,以旅行为UGC主题的垂直网站和BBS一直都存在,并且也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流量生意。当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后,以蚂蜂窝、穷游为代表的势力,已经通过精细内容编辑与线下活动组织,将旅游社区变成了迄今粘性最高、活跃度最高的一种垂直社区。
百度贴吧则将垂直社区的整合与推动发挥到了极致。2013年正好是百度贴吧十周年,虽然,在十年间百度贴吧没有太多跌宕起伏,但十年之际,百度贴吧已经聚拢了6亿的注册用户,形成了800多万个兴趣主题吧,创造了上千亿个贴子。(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