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观测的初级无人机、可移动式立体停车设施、能用于吸附工业废水、海上泄油的石墨烯海绵……各式作品创新性十足,可谓亮点纷呈。
在东南大学建校111周年之际,6月4日举行的2013年东南大学学生科技节闭幕式暨东南大学第十六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获奖作品展示会上,24件作品在146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其中的十多项代表作品在现场展示。
其中获得特等奖的“航模辅助道路交通目标坐标轨迹提取技术及系统软硬件开发”令人瞩目。该项目的完成者是以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大三本科生刘善文为负责人的学生团队。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针对交通信息采集尤其是道路交通目标坐标和轨迹等信息的获取仍存在着获取难度大、成本高、精度低等诸多难题,开发了一套初级无人机系统,使其具备自主航空交通观测的能力,可获得交通流中特定车辆的运动坐标与行车轨迹等微观信息。
据介绍,飞行系统配有高度智能化的飞行控制器及数据传输系统,可完全脱离人工操作自动飞行,而系统成本仅为15000元。该技术成果已在《南京市五塘广场南侧华宏地块交通影响评价项目》以及《南京交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交通影响分析》中进行应用,准确获取了项目研究目标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交通流速度和密度等数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交通学院交通工程09级本科生丁珣昊团队针对城市日益加剧的“停车难”问题,面向短期停车需求设计了可移动式立体停车设施。该设计采用3层钢结构形式,单车泊位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停车场的1/3左右。车库主要使用钢构件,相较于水泥混凝土的传统停车场,初始造价仅为其一半左右。此外,由于无需机械起降设备,无需电力耗费,故与机械立体车库相比,使用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也较少。未来在地铁站周围甚至在亚青会、青奥会等重大活动现场将能满足停车需求。
电子学院博士研究生毕恒昌团队借助自组装成形及冷冻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发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及超疏水特性的石墨烯海绵高效吸附材料,该材料吸附能力高,最高可达其自重300倍,并能够多次循环利用,对环境无二次污染。该材料在实验室中已证实了其对油类和有机溶剂都有着很高的吸附率。可用于处理大型石化、厂矿企业的有机废水以及泄漏到公共水域的有毒有害溶剂及油类等。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兼顾高吸附效率、快速油水分离处理、高循环利用率、易于回收利用泄漏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的吸附剂产品问世,而本材料极好地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刘波介绍说,东南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科技节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载体,对于不断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