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2日 星期三
十年飞天路 而今启新程
——神舟十号发射现场直击
本报记者 刘垠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神舟十号飞船的跟踪测量工作。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摄
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摄

    关注“天神再度对接”

    弱水河畔,胡杨林中。还是在这片广袤而寂寥的大漠上,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追寻国人建造载人空间站的梦想,开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

    6月11日下午,东风航天城圆梦园广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灼热的烈日并未打消人们一睹航天英雄出征的热情。14时48分,在激昂的军乐声和众人的欢呼声中,身着乳白色舱内航天服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缓步走出问天阁。

    3人呈一列横队,在圆梦园广场一字站立。“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张晓光!”“航天员王亚平!”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命令。

    “是!”3名航天员的回答铿锵有力,举起右手还以标准的军礼。他们脸上的沉稳与自信,定格在记者的长枪短炮中。

    军乐再次响起。3名航天员挥手作别,带着人们的祝福和期待进驻发射场。

    “神舟十号进舱!”15时28分,零号指挥员周晓明一声令下,3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返回舱就坐。

    距发射塔架1500米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测发大厅内,各系统参试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操作。神十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平静地注视着大屏幕上的实时工作状态。

    坚守大漠发射场41年,曾亲手放飞数十发飞船、卫星、火箭,崔吉俊谈及此次发射信心满满:“从‘神一’到‘神十’,我们的组织指挥越来越科学,试验条件越来越完善,参试队伍越来越成熟,执行重大任务更加从容。”

    从一人多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活动到舱外行走,从单穿飞行到组合体运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等,都在这片广袤的大漠中腾空。

    16时30分,记者们进入发射场,在西北大漠的烈日暴晒下寻找最佳报道位置。旁边的老记者一边擦着汗摆弄着三脚架,一边感叹道:“今年占据的地形比去年好,天气也很给力。”

    天空纯净透亮,间或有风掠过。对面的湖蓝色发射塔架安然享受着阳光浴,静候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来。在这个高达百余米的发射塔上,“神舟”系列飞船从这里发射,我国航天员也在此开启遨游太空的旅程。

    “30分钟准备!”载人航天发射塔架缓缓张开怀抱,乳白色的船箭塔组合体进入人们视野。耀眼的阳光下,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蓝色大字赫然醒目,飞船两侧的五星红旗分外惹眼。

    “3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随着发射时间的倒数,发射场上的嘈杂被寂静取代,空气仿佛凝结。

    “10、9、8……3、2、1,点火!”指挥员的口令响彻戈壁滩,发射场上旋即响起一阵剧烈的轰鸣声。瞬间,烈焰升腾,大漠震颤,长征二号F遥十运火箭托举神舟十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在天际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徒留一团烟雾在身后。这时,时针指向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

    逃逸塔分离、助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

    “船箭分离!”起飞约600秒后,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东风指控中心指显大厅内,张又侠朗声宣布:“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十年飞天路,而今启新程。两天后的“天神”对接,将开创我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并朝着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我们一起祝福,一起期待。(科技日报甘肃酒泉6月11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