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2013年高考在大雨滂沱中结束,依照惯例,高考作文神题继续成为一段时间之内公众的娱乐谈资。正所谓“娱乐无极限”,各路出题专家挖空心思终不负众望,在912万考生齐摊开语文试卷那一刻,奇葩朵朵绽放。
江苏省材料作文给出的“蝴蝶、蜡烛、探险者”,科学性遭到普遍质疑。材料来源的作者和中学特级教师倒是乐观,认为命题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强调对自然的敬畏,虽然考生可能偏题,但也能多出佳作。
站着说话,都不腰疼。作家和特级教师从旁观者的立场发表演讲,当然漂亮。场上40分钟的作文时间,配合高度紧张的心理环境,解读一则离现实生活遥远且有违一般常识范围的材料,莫言也不敢保证出佳作。再说,就算考生写出不错的文章,仅凭那后台阅卷的几十秒,谁又能发现佳作?
实在看不出,各显神通的作文题,对于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客观理性思维、分析能力、临机应变能力和说服力有什么考察,也实在不知道,评判标准是什么,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评判。所谓多年来一直在摸索的高考改革,就是呕心沥血地在命题形式上推陈出新,防止教师团队猜题压题,保证一种公平。明明是应试教育制度的一场最重要考试,却要谨防广大师生为应试而打造的十八般武艺。
再看今天的高考,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在为考生提供便利:高考路段交通管制,出租车三轮车志愿服务,警车护送,下雨中断交通,甚至出动装甲车。当我们为这种全民出动服务考生的社会图景所感动时,有没有想过,高考,需要这样兴师动众吗?
一切业障皆有因,有因必有果。围绕高考上演的悲欢离合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