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可以发电,其产生的能量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烹饪、供暖、热水、桑拿等对热能的需求,而且多余的电还能存储到蓄电池里……不久前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上,由上海天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全球第一款“智能阳光瓦”和太阳能热源吸收制冷技术的“人居舒适系统”等多项发明专利技术为核心的,现场搭建而成的可实时运行的新能源自给自足的“冬暖夏凉阳光房”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这座小屋的奥妙在于屋顶的‘智能阳光瓦’”。据上海天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征远介绍,这些“瓦片”是由光伏电池和光热红外集热材料构成的瓦片、智能芯片等组成,在对阳光进行高效光电转换的同时进行光热转换。如果一幢房子采用这种“智能阳光瓦”做屋顶,只要接入水源,其他功率能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徐征远表示,屋顶发电可供各种家电和照明使用,屋顶光热转换则可以支撑空调、地暖、冰库等系统,还可以直接输出饱和蒸汽蒸小笼包、洗桑拿等。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整合了太阳能、绿色建材、空调行业、物联网等技术的智能人居舒适系统。
由于转换效率高于传统组件,采用这种“智能阳光瓦”发的电能除了房屋自给自足外,还有富余的电能可以储存进高效蓄电池,也可以把多余的电直接并网卖给国家,为房屋屋主赚钱产生收益。据了解,这套“智能阳光瓦人居舒适系统”已申请国际专利,被业界称为全球第一款“智能阳光瓦”。
创建于1998年的上海天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主营业务为建筑工程设计咨询和基于网络的工程项目管理。2011年其转向智能阵列太阳能瓦(墙)的研发与销售,并陆续推出了具有颠覆性突破的系列产品:一是以光电+光热双重能源在新型建材上实现了能源复合采集技术的创新突破;二是以网络云技术+专用芯片的电流电压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建筑物自体新能源应用创新突破; 三是仅以阳光热能采集实现了无压缩泵的热源制冷非电力空调产品的创新突破。公司拟规划建设国内规模最大、世界领先的智能光电光热阳光瓦(墙)产业园。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技术,生产低成本、多品种的再生能源新建材,为全球化的环保建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利用太阳能,9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一般采用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蓄热屋顶池式对流环式等方式。但由于太阳能能源总量利用率很低,应用技术还需完善,因此太阳能推广应用步伐比较缓慢。而“智能阳光瓦”的关键技术是在很好摄取太阳能用来发电的同时,还摄取了730nm-1350nm波段的太阳能的红外热能用来集热制热,输出的电热双能效能量是光伏发电能量的3.5倍以上。这一创举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使用效率,拓宽了太阳能应用领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了解,由于在“智能阳光瓦”内置智能芯片,其运行状况包括发电量、电流、电压、照明时间等信息都能在线实时获取,从而实现了网络远程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除此之外,“智能阳光瓦”还具有自动除尘、除雪、除霜、长效虫鼠驱避、瓦面自清洁等多项功能,真可为“瓦片虽小,功能俱全”。
热源制冷系统是通过“智能阳光瓦”产生的饱和蒸汽驱动热源制冷机组,完成制冷过程,以满足人们夏季制冷制冰的需求。此工艺具有无需压缩机,无需氟利昂,制冷效率高、降温速度快等特点,系统处于无机械运转的静态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该项热源制冷技术和产品,从基础应用理论和设计上填补了国际冷机领域热源制冷、深冷和制冰技术的空白。
据统计,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25%以上,而在建筑能耗中,其中空调能耗占到5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常规能源的短缺、环境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使开发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决策。“冬暖夏凉阳光房”,突破了太阳能开发利用和应用产业链中的技术瓶颈,并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成为全球首款光热光电建筑一体化的屋面材料,在新能源科技和绿色建材领域中取得了重大应用成果。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显然符合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
据介绍,“冬暖夏凉阳光房”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所的不同需求,任意组装成为固定式、移动式、独立式、连排式等多种形式。广泛用于有照明、制冷、供热需求的临时建筑体,以及严重缺电地区的建筑物。但在徐征远董事长看来,向一些偏远地区推广的可行性更高,比如,海岛边疆、沙漠草原、野外作业等地,这些地方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以实现建筑物自身能源需求,完全自给自足。(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科技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