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发展汽车城切莫冲动
丁华杰

    谈车论道 

    近几日,看到多个城市计划“大力发展汽车城”,有很多感慨,盘点一下中国当下的汽车城包括,上海汽车城,长春汽车,逐步建设或许北京汽车城,成都汽车城,武汉汽车城,长沙、沈阳等。

    地方政府对于汽车产业是非常向往的,这在很多正在打造汽车城的宣传文件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事实上并不是这些地方政府对于汽车产业有多么的热爱,而是目前汽车产业是当下经济结构中规模大、带来税款多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之一。

    目前随着房地产开始走向衰落,并且逐步被政府限制,所能够提供的“支配款项”也逐步下滑,汽车行业作为年均销量接近于两千万辆的庞大行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为各个地方争取的主要目标,所以看到媒体上面报道的多个地方正在打造的汽车城,都属于这个情况。

    当然,从好的方面考虑,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引进能够吸收庞大就业群体的汽车产业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之一。

    汽车城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当下情况来讲,看似一个好事,因为各级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辅助很多车企开拓疆土,能够提供很多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当下汽车企业所需要的。当然,有一点很清楚,中国汽车产能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我们都很清楚,这几年欧洲汽车产业不景气,作为一个成熟的汽车体系,由于行业不景气,带来的产能过剩等情况,很多有着多年历史积累沉淀的车企不仅被北美等汽车企业并购、控制,后来者中方多家企业也可以操纵这些企业,主要的原因便是,产能和市场的不匹配,让这些企业背负了太多的包袱,如果想要生存,被操纵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当然,中国产能是否过剩,还需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企业,对于合资企业的产能来说,如果是当下比较主流的几家合资汽车销量的增速都高于整体车市增速,产能的需求必然增多,这是基本规律决定的。长沙、武汉、成都和新疆等新的制造基地兴建意味着更多的销量需求。

    对于当下几家合资车企销量不佳,增速放缓或下降的情况下,产能的拓展属于不必要,或许有不少企业认为当下销量的影响仅仅是一些政治因素在此间,此后的情况会有所改善,当然这里面增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风险。

    对于一些国有自主汽车企业来讲,很多时候,读者朋友从媒体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些企业当下的产能已经属于过剩阶段,但是这些企业屹立不倒,自然有一定的因素在此间,因为由于政府限制,这部分企业多数与一些合资企业合作,同时生产合资汽车和自主汽车,虽然自主汽车方面盈利能力微弱,甚至亏损,但是合资企业部分在进行着盈利,两部分的填补,使得整体的企业看上去红红火火,事实上这是一种浪费现象。

    对于民营自主车企来言,特别是当前销量不佳,并且成绩有可能锐减的情况下,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去,产能可能会成为包袱。这个时候来言,如果合资汽车的销量进一步增强,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增大,能够消化自身的产能以及需求一些新增产能,对于自主汽车来言,当前的产能会出现赘余,这个时候,任何停工、裁员情况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个更加负面的恶性循环,所以这个方面来看,企业重组,如果优势互补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竞争力情况,合理规划产能也是此次兼并重组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可喜的事情,当下的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中国车市的产能情况,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国车企重组兼并案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这里面是否能够充分消化当下的产能,并且是否有能力抑制更多地“不良”产能继续发酵,想必不仅仅靠一个“指导意见”能够完成,还需要来自地方政府、中国车企和中央政府未来的发展目标相贴和,使得整体上,中国车市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作者为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文字有删改)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