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现已成为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通病”,应运而生的手机打车软件火了起来。
数字显示,截至5月7日,中国11家主流安卓应用商店中,打车类应用下载量超过百万,其中“摇摇招车”、“易打车”、“打车小秘”等客户端下载量均已超过10万次,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然而,伴随着手机打车软件的火爆,其暴露的加价、监管不力等问题也不断增多。近日,深圳交通运输委员会下发“禁令”:要求出租车司机不得使用手机打车软件(打车APP),并将联合执法支队进行专项整治,更是让其成为舆论焦点。
——政府回应——
深圳:“叫停”是为“监管和规范”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表示,手机召车软件在出租汽车行业提供应用服务,符合行业智能化发展方向,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但目前出租车行业中活跃的多款手机召车软件在功能设置和技术运用方面不够成熟,如驾驶员注册准入缺乏认证、提供加价议价功能、操作方式存在行车安全隐患、投诉争议处理困难等,影响了行业运价体系和营运秩序。此次“叫停”其实是为“监管和规范”。目前客运交通管理局正在加紧研究手机软件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接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手机召车、网络召车等新兴服务方式的应用。
上海:合规放行,不许加价
针对当下风靡的打车APP,上海市交港局一再表态,合规放行,加价不许,需以安全为前提,不鼓励司机效仿。其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正与政府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希望通过法律层面来认证第三方APP软件的合法性。一旦标准确定,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可与沪上出租车公司商量共同开发,以维护本市出租车市场正常的运营秩序和价格体系,如发现扰乱市场的行为则将坚决予以取缔。
北京:允许手机软件进入电召平台
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表示,加价的实质是谁出高价谁享用车。对于那些有急需的一般乘客来说是不公平的,比如,有位老人急需去医院,但又不想加价,他的车就可能被别人抢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制定一定规则,保证乘客享用服务的公平性。6月1日起,政府推出的96106统一叫车电话将启用,它整合了五家出租车调度平台,基本覆盖了全市6.6万辆车。之前,五家出租车调度平台中已经有引入手机打车软件的情况。为了充分挖掘资源,调度中心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允许这些手机软件进入电召平台。但政府要制定统一的规则标准,包括技术、服务标准、投诉处理等多个方面,而且一定要求其不能给顾客加价。
——四方观点——
乘客:用起来方便,可接受适当加价
@小米步步:加价是乘客自己愿意,而且的确是由于一些地方偏僻,很少有司机应召,加价算是对司机的补偿,可以理解。
@许正阳:总是加价司机就会养成不加钱不去的习惯,而且挑活会更加严重,不可以提倡,对于不愿意加价的乘客来说也不公平。
@莉之甜甜:打车软件用起来很方便的,如果确实很有急事,加点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出租车司机:安装软件后月增收千元
深圳出租车司机吴师傅介绍说,安装软件后,空驶率的确有所下降,不仅能够知道附近哪里有乘客,而且还能提前预知乘客要去的地点,并判断这是否符合自己交班、吃饭或者回家行进的方向。
而能够直接增加收入,成为出租车司机安装打车软件的首要原因。据出租车司机陈师傅介绍表示,有的打车软件设置了手续费功能,而能额外地收到“小费”,无疑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趋之若鹜。“一天至少增加几十元,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了。”
出租车司机夏师傅说,他在手机应用商店上下载“嘀嘀打车”后,还需要上传自己的证件信息、照片等才能使用。同样使用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司机胡师傅则认为,软件中可以对司机和乘客评分,用信誉来规范彼此行为,“有三个差评,我的账号就不能再使用了。”
出租车公司:带来便利也带来隐患
对于叫停第三方打车软件,深圳出租车企业也表现得有些矛盾。深圳一家较大的出租车企业老总表示,“总体上,对于客管局的政策是支持的。这些软件确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大多数的手机打车软件,都是由司机个人在手机装载。虽然“的哥”在下载这些软件客户端时,会被要求输入诸如驾驶证、运营证、车牌号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难获取。软件开发者的信息与出租车公司也不联网,即使信息提供错误,也难以验证。这也就意味着,其平台中可能混入假的士。而对普通市民而言,显然也无法查证车辆和司机真伪,一旦因此发生纠纷,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不过,该负责人也坦率地表示,对比公司现有的电召平台,第三方开发的叫车软件,使用更加方便,也确实给乘客提供了便利。
召车软件公司:愿随时改进软件
针对深圳市交委的举措,北京某技术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叫停的主要原因在于电召软件中“加价”、“司机”发展“司机”的模式,会影响市场秩序。特别是黑车可能会因为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而进入市场。
早晚高峰时段难打车,部分区域也存在“的哥”不爱去的现象,为此,部分企业推出的打车软件附加了一项加价功能。若乘客持续难打车,可以点击“加价5元”、“加价10元”的按键,有些软件可加价至20元。企业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刺激的哥出车的积极性,同时也一定程度解决了部分急需打车的乘客需求。
“我们实际上会对注册司机进行严格的人工审核。”该负责人表示,“司机虽然可以自行免费下载软件,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审核,软件接收不到乘客信息,是无法使用的。”
——专家声音——
避免简单禁止粗暴管理
易观国际研究称,由于出租车司机与打车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非高峰时段出租车空载、高峰期和恶劣天气下司机拒载等现象频发,而手机打车软件通过加价等手段,提高了打车成功几率,实现了司机和打车者双赢,因而在大城市日益走俏。
对于第三方手机叫车软件的盛行,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认为,应避免简单禁止、粗暴管理。目前,几家大公司推出的叫车软件已接入到自身的电调平台,安全可控,但可以适当学习第三方软件的优点。
上海大学社会学专家胡申生表示,类似的软件有其需求性,但技术的研发需建立在正规化的前提上,以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
打车软件商业模式不明确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打车软件由于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不明确,导致运营成本较高。特别是由于打车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加价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原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分配矛盾,打乱了路边打车和应用订车的公平竞争环境,可能会影响此类打车软件的发展前景。
打车APP,是指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乘客只需要几步简单的操作,即可将打车信息发送到周边三五公里范围内空闲出租车司机的手机上,然后司机和乘客直接沟通,实现交易。目前国内已有“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快的打车”等二三十款类似功能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