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陈竹:内陆开放急先锋
文·陈 瑜

■ 周三有约

    “作为一名海关关员,就是要把好国门、做好服务,努力为重庆内陆开放事业作出最大贡献。”说这话的人叫陈竹,重庆海关办公室主任,201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重庆保税港区是我国唯一一个内陆保税港区,西永综保区是全国最大的综保区,陈竹是重庆海关推进“两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工作组直接负责人,为“两区”的申报获批和规划建设,推动重庆成为内陆开放政策最优的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让“两区”花落重庆,他负责研究起草了《重庆保税港区建设推进工作总体实施方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材料,为“两区”顺利获批做出了贡献。他牵头拟定的《重庆保税港区海关监管实施方案》,创造性提出了内陆保税港区“预结关+转关”模式,在确保了海关有效监管的同时,让内陆企业和沿海企业首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被海关总署誉为内陆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方案的典范。

    几年来,在以他为代表的重庆海关人的努力下,重庆保税港区、综保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当年规划、当年运作、当年产生规模效益的奇迹,成为了重庆内陆开放的核心竞争力,将重庆从内陆腹地推向了开放前沿。

    陈竹是重庆市笔记本电脑招商团队的核心成员,直接参与引进惠普、宏碁、华硕等三大品牌商和富士康、广达等六家世界级代工厂。

    2009年,陈竹受海关委派全程参与了与惠普、宏碁公司数百轮谈判和磋商,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提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以及通关事务咨询,为重庆建设IT产业集群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已达4200万台,一个中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已平地而起,有力转变了重庆产业结构,成为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物流瓶颈是长期制约重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因素,作为在海关工作近20年的业务骨干,陈竹充分带领一班人认真开展建设重庆国际经贸大通道的研究工作,积极助推重庆开通了渝深铁海联运大通道、渝欧空中货运航线、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使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实现了“条条大路通重庆”。

    同时,他还直接参与海关通关业务改革,通过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模式,在重庆海关和25个口岸海关之间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为采用该模式通关的重庆企业节约物流经费超过1.4亿元;创新“渝深快线、区域联动”模式,使重庆笔电项目出口产品提升运输时效1/4以上、降低35%左右的物流成本;创新跨关区“数据直转、分段监管”便捷转关模式,简化不同关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和监管场所间的转关手续,进一步便捷重庆IT企业保税料件跨关区调拨。

    陈竹的不懈努力和工作实绩是重庆海关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重庆海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重庆进出口总值已由2007年的74亿美元跃升至2012年的53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50%,对全市GDP的贡献由12.2%增长到29.3%。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