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嘉兴南湖:革命圣地的科技梦

    本报记者 宦建新

    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创新

    浙江嘉兴南湖区,革命圣地。

    在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有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嘉兴科技城。

    2003年,嘉兴科技城成立,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推动下,清华大学与浙江省牵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并率先入驻。这里从一个高点上起步。

    创办10年,投资36亿元,嘉兴科技城平地崛起。在一期核心区3.65平方公里土地上,2012年创造了超过56亿元的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250%。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入300亿元以上,增加产值460亿元。

    这里已成为浙江引进大院名校的一面旗帜;这里成为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大平台,承载着引领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南湖梦”。

    嘉兴南湖区委书记孙建华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使南湖区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近日采访中,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原有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南湖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城引领作用发挥,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将科技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犄角之势显现“双核效应”

    “要为地方转型升级服务,首先要把科技城做大做强。”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副区长孙旭阳见证了科技城的发展历史,他说,“科技城虽小,但有特色。作为一个创新平台,拥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作为一个创业平台,已引进和培养了250家科技型企业,其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有两家;作为人才平台,我们自己培养了5名国家‘千人计划’和16名省‘千人计划’入选者。”

    如果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建立是高层牵手的话,那引进中科院一大批研究所则是嘉兴的创造,两者的引领示范作用日趋强势——

    清华研究院的特点在于探索“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模式,有效破解科研与市场对接难题。建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医药、生态环境、先进制造等研究院,大唐电信TD-SCDMA测试平台、浙江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浪潮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2个技术研究中心。清华研究院累计承担纵向科技项目15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

    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特点是形成网络式格局,整体推进。在2004年成立的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研究院,是院地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平台型工程研发与转化中心。这里集聚着中科院17家研究所,建成工程中心20家,年产业化项目超过100个。累计授权专利186项,承担代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

    随着嘉兴科技城“双核六园”格局不断完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已形成犄角之势,相互竞争,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于嘉兴科技城。

    近年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重点是探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而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则在组建工程中心,研发项目创办企业,实施产业化,引领地方经济发展上独树一帜。这种合作与竞争态势,为嘉兴科技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创新活力。

    强强合作,竞争发展,大显“双核效应”。国际科技合作走在前列,股权交易等资源加速整合,科技金融结合受益企业……孙旭阳说,嘉兴科技城以清华、中科院、海归、院校四大板块为主,吸引和培育创业企业和项目,不断完善“引进、合作、服务、扶持”的服务体系建设。

    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创新驱动路径

    引进研发机构和研发人才进行高起点研发,研发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后创办科技型企业,与更多企业合作进行产业化,既获得产业化成果又培养了高层次人才,这是嘉兴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条成功路径。

    斯达半导体沈华博士,带着20多项专利技术回国,在嘉兴科技城研发起步。在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研发制造和应用、尤其在IGBT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取得了产业化、市场化的突破性进展。2010年被列入首批国家“千人计划”。

    昱能光伏凌志敏博士,曾在美国硅谷从事半导体和太阳能研发。2010年带着项目创办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2011年年初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逆变器,在国内及欧美等国际市场推广应用,成为世界上首款同时获得中国、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4个国家及地区认证的产品。2011年被列入浙江省“千人计划”。

    记者注意到,嘉兴科技城的国家、省“千人计划”入选者都是自行申报培养而非引进的,这是嘉兴科技城特殊的发展路径使然。

    在嘉兴科技城,中科院孵化出20多家高科技公司,全城累计孵化出高科技企业200多家。在这里创业的企业,都具有“三高”的特点:高学历(核心团队)、高技术、高成长性。同时,这里的大部分科创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35家科创企业共拥有专利375项——有的刚起步,有的已研发成功,有的开始产业化,形成了阶梯式结构。

    2010年实施领军人才计划以来,有103个项目随高层次人才来到科技城。目前,这里活跃着202名博士、305名硕士。他们都是潜在科技型企业的带头人。

    从“城”内走向“城”外是发展趋势

    2003年以来,南湖区对嘉兴科技城给予了极大支持。而作为重大创新平台的科技城,也在自身能力提高与同步服务经济的过程中发展,不是等自身强了再服务地方。

    嘉兴科技城在建设中催生了新一代通讯电子技术和无线终端、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南湖区乃至嘉兴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发展。因为科技城,南湖区崛起了全新的通讯电子产业,形成包括手机方案设计、PCBA、模具、电池、液晶屏模组在内的无线终端产业链,集聚了闻泰、德景等一批手机制造企业。南湖区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7亿元猛增到2011年的78.96亿元,5年增长了10倍。

    科技城在建设中,也带动了南湖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提升。2012年,南湖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其中,新产品产值213.75亿元,同比增长6.1%。全区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62.52亿元,同比增长4.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18.5%,提高到2012年的23.5%。在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上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加快从“城”内走向“城”外,加大辐射引领力度,真正发挥自身作为重大创新平台的作用,对嘉兴科技城来说,是发展趋势。

    南湖区与嘉兴科技城如何强强联合,既做大做强科技城,又最大限度引领和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的命题。

    对南湖区来说,撬动支点再发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对此,孙建华表示,一是以需求选择研发;二是提高产业传承能力;三是政策扶持提高科技城向外辐射能力。最近又出台了科技新政,如带技术、带项目的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对嘉兴科技城来说,做大做强,推动区域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责任所在。嘉兴科技城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加速和示范+科技商务+综合配套”的发展定位,突出服务区域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南湖实现两个“开门红”:今年前3个月,嘉兴科技城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75604万元,同比增长152%,财政总收入3346万元,同比增长26.3%;同样是1—3月,南湖区GDP增长10.6%。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