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7日 星期二
禽流感,警钟须长鸣

    新华社记者

    今日视点

    “鸡”与“吉”谐音,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大吉大利”之兆,但近年来屡屡出现的禽流感疫情,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安。

    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1878年意大利的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认为是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才证实19世纪的这次疫情由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引起。此后这种疾病更名为禽流感。

    2003年末,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首先在亚洲被发现,随后几年波及欧美、中东等地,让人们对其迅速熟知。今年春季暴发的H7N9疫情再次提醒人们:禽流感从未远去。

    连续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H5N1禽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造成数百人感染,359人死亡,其中159人来自印度尼西亚。

    2003年年底开始的甲型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早在韩国报告发现。随后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相继报告疫情,中国未能幸免。在家禽中发现疫情一个月后,人类开始感染禽流感,并出现死亡。

    此后H5N1禽流感相继蔓延到欧洲、中东、非洲等地,所波及的国家纷纷“闻鸡色变”。时至今日,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的事件并未消失,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仍会出现散发病例甚至死亡。而今年春季,新的H7N9病毒又突然出现。

    世卫组织4月1日首次向全球通报,中国出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由于缺乏针对这种新病毒的药物和疫苗,H7N9病毒感染人后的致死率显得很高,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报告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其中26人死亡。

    所幸迄今为止这种病毒还只是零星感染人类。世卫组织4月30日在日内瓦召开记者会说,目前H7N9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没有证据显示病毒具有持续人际传播的能力。

    潜在风险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针对H7N9感染源的调查仍在进行,尚未确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专家在中国实地考察疫情后,对H7N9禽流感疫情感到奇怪又神秘。

    甲型流感的H7病毒通常在鸟类中传播,H7N9则是一个亚型。在此次疫情之前,虽然偶尔会有H7N2、H7N3、H7N7等某些H7病毒感染人类,但并没有H7N9病毒感染人类的先例,病毒在禽类身上检测出的也极少。

    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问题专家劳丽·加勒特也认为H7N9不同寻常。她说,与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比,H7N9看上去不像禽流感。

    无论H5N1还是H7N9,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家禽染疫、被扑杀,数以百计的人类患者染病甚至死亡。但科学家最担心的是:病毒在反复的跨物种传染中是否会获得人际间传染能力,从而引发一场全球性的人类流感疫情。

    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前校长戴维·巴尔的摩说:“就目前所知来讲,我们无法对H7N9是否会人传人进行预测,因为我们不能仅凭借基因方面的信息判断哪些病毒具有传染性,哪些没有,我们只能对此进行监测且时刻保持警惕。”

    多重挑战

    科学家对过往几次疫情的研究,揭示了禽流感如何暴发:携带病毒而自身无恙的野生候鸟,在东南亚等地越冬、北方度夏的迁徙途中,与当地散养的鸡、鸭等家禽接触,缺乏抵抗力的家禽不仅染疫,还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物种甚至人类。

    家禽散养、混养,活禽运输,活禽销售,都增大了人类感染的风险。这种习惯使亚洲国家的人类患者最多。

    巴尔的摩说:“这种病毒由鸟类传播,通过猪传染给人。在中国,大量农户家中养有猪和禽类,他们与这些动物保持着密切接触,互联网上还有这些动物与小孩亲密玩耍、亲吻的照片,这种情况使病毒传播给人以及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更大。”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贝尔纳·瓦莱特建议,为避免类似疫情再次暴发,首先家禽养殖业需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兽医部门需加强装备建设,将兽医服务覆盖至所有乡镇村庄,并且和养殖业主建立良好的互信和对话关系,经常为后者提供信息和培训。

    其次,需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监管。一只携带病毒的家禽进入活禽市场,便可导致整个市场的禽类受感染,为此,有关部门应对活禽市场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已经受感染的禽类进入其他市场。

    改变生产与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挑战,应对正在发生的疫情则更加紧迫。

    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问题专家黄严忠说,对某种疾病的暴发,任何政府都要面临一个平衡的问题,一方面卫生部门要通过防控措施把疾病的风险,也就是将人传人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将防控措施对生活、贸易、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矛盾,考验政府的智慧。

    不过,多数专家对人类应对禽流感的前景谨慎乐观。巴尔的摩说:“与十年前相比,人类对抗禽流感病毒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应对这一病毒传播也做了更好的准备。”

    (执笔记者李雯,参与记者黄涵、吴陈、林小春、郭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