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综合保税区自去年5月份获批以来,相关部门统筹部署、全力冲刺,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进展。今年5月份,综合保税区迎来封关验收的时间节点。3月26日,济南综合保税区二、三期道路,围网等几个关键工程已进场施工。至此,济南综合保税区的扩区工作,包括道路、围网、监管设施、查验平台、智能卡口、保税仓库等已全面开工建设,以确保5月份封关运行。
按照早已描绘好的发展蓝图,在保税区封关验收之后,未来五年,济南综合保税区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50%的增幅,早日跻身全国同类园区十强。对于综合保税区的建设者们来说,回望百年前的济南开埠,济南综合保税区的打造无疑将开启济南一个新的开放时代。
确保5月份封关运行
“济南综合保税区的定位兼具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服务本地居民安居乐业的功能。”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端武表示,“综合保税区可以说既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区,同时也是承担着区域内社会事务发展的功能区。”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批复,济南综合保税区在原来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向南扩展2.02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5.2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在借鉴国内先进综合保税区经验的基础上,济南市决定将综合保税区周边10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归综合保税区代管,设置为专属的产业配套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10亿元,修筑各类道路和管网20余公里,区内逐步形成了“三纵六横”的道路网结构。
由出口加工区发展而来的综合保税区在功能上更加丰富,在引导外向型经济发展以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方面,则更具优势。济南综合保税区被赋予最大的开放度,相当于“境内关外”。在这个区域内,企业基建物资及进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境内(指境内区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区内货物进入境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区内企业之间货物交易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对于济南综合保税区而言,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口岸直通四大功能于一体,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自获批以来,济南综合保税区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及园区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及产业定位,实施新扩区及配套区建设、海关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总部基地建设等四大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与此同时,为确保5月份封关验收,今年初,济南市政府成立了济南综合保税区“百日会战”建设指挥部,加快推进济南综合保税区各项工作进程,全力冲刺封关验收。
“综合保税区的各项工作进展正常,规划方案早已完成,园区内的各项工程招投标基本完成,土地指标也得到批复,同时道路、围网、查验平台、智能卡口以及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建设,以确保5月份封关运行。”张端武表示,“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后,对于济南而言,将迎来一个新的开放时代。”
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得天独厚
“就济南综合保税区而言,可以说有着众多的发展优势。”张端武表示,“概括起来就表现在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
据了解,在产业方面,济南市是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在高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济南的优势十分明显;济南拥有十分优质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众多企业在出口方面成绩斐然,而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已崛起为济南的优势产业。一批优势产业足以支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而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也将助于拉动产业的提升。而在交通方面,济南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不容置疑,优势非常明显。
济南综合保税区在产业方面的优势也将成为今后发展的着力点。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综合保税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创新模式,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济南综合保税区一方面将积极对接市政府《关于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与市发改委、商务局、金融办等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引进大项目和总部基地项目落户综合保税区;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招商模式,利用委托代理招商、协作招商、融资招商等方法,拓展引资渠道。从软硬两方面抓起,大力提升发展环境,不断创优招商引资发展环境。通过上述举措,让自身的优势更加明显和突出,持续壮大优势产业。
“济南的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非常明显,也正是基于此,济南有条件打造成为国际商品的集散地。”张端武告诉笔者,“山东省的中西部资源丰富,通过发展综合保税区,可以整合相关城市的出口商品,进一步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张端武表示,济南综合保税区的设立相当于在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区开辟了一个交流的窗口和商品交易中心,当地的商品可以较便捷地出口,国外的商品也更容易进入本地市场,可以实现本市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并优化国内各种生产要素等资源的配置。本土的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而综合保税区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也将让老百姓受益。
“打造宜居宜业的济南东部新高地”
笔者了解到,对于未来发展,在充分利用济南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济南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将会集中于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以及打造国际商品的集散中心三个方面,并集中打造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济南综合保税区也将积极探索综合保税区今后发展新模式。济南综合保税区将改革理顺好内部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新的财税及投融资体系,积极做好土地收储、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使保税区尽快步入高效快捷运转阶段。
“为了促进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我们打造了三个平台,分别为融资平台,产业发展投资公司以及生物医药平台。”张端武表示,“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租房建设,并将建设国际医院和国际学校等,以更好地留住人才。”
笔者了解到,区内目前已入驻企业达80多家,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其中不乏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将会极大的吸引产业聚集,这也将为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提供有利条件。
在推进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方面,济南综合保税区也将快马加鞭。一方面将加快推进落地项目的建设,华芯触控屏(OGS)项目、封装测试厂房项目、山东宏业纤维生产厂房项目等诸多项目建设进度将全面提速,进一步加强工程现场协调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2013年上半年完工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将同步跟上,对保税大厦、公租房、刘公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实行专人负责制,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按期投入使用。
按照已有的规划目标,到2017年,综合保税区每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速50%以上,力争实现业务总收入1200亿元,年出口创汇100亿美元,保税物流进出口额200亿美元。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即光机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业、国际物流业、总部基地配套产业,打造成辐射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际高端产业聚集区,并跻身全国同类园区前十强。
“在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民生的建设也会同步跟上,为此我们出台了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回应民生关切。”张端武表示,“要统筹综合保税区发展与区域内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开发建设与环境的保护以及产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的安居乐业。在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及确保资源的集约利用。将济南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济南东部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