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海污染问题不是我国独有的,日本濑户内海与渤海情况非常相似,其治理、修复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据悉,濑户内海曾是日本最富足的海湾。但到1940年代末,日本发展经济,工业布局向沿海集中,濑户内海沿岸更被选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1955年后,濑户内海污染日甚一日,赤潮发展到一年数百次,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汞污染“水俣病”。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着手治理濑户内海,除实施《水质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外,还特别制订了《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令》,要求对排入濑户内海及邻近海域工业废水负荷量减少一半,并规定3年内,逐步将与工业废水有关的污染负荷量减少到规定程度。
为彻底解决濑户内海环保问题,日本国会通过决议,将该临时措施法改为永久性法律,更名为《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该法律规定,企业要设置向公共水域排放污水设施,必须提前向府、县知事提出申请,并将有关书面材料提供公众阅览3周等。为切断污染源,日本还将污染严重的化工厂迁离濑户内海,并大大减少填海造地面积,濑户内海大部分区域都被规划为国家公园,建立了800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
到1980年代初,濑户内海水质已基本恢复到良好状态。
(科技日报北京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