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特别策划
每年数百万吨污染物直接排入,渤海河口等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均处不健康状态——
作为半封闭型内海,污染自净能力差,又被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包围,纳百川之污的渤海,被污染程度以及生境破坏状况居我国海域之首。
世界地球日前夕,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经数十年污染,渤海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呈整体微污染-局部污染的生态系统状态。
据《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渤海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已降低至约47%;与2006年同期相比,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增加了近3倍,达1.8万平方公里,约占渤海总面积23%。2006年以来,渤海河口、海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渤海已是微污染生态系统
“所谓整体微污染-局部污染的生态系统状态是指海水生态构成中,处在底层的浮游动、植物等种群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种群发生改变是实质,水质指标恶化只是生态种群改变滞后的、外在的‘表象’。”孔海南解释道。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作为浮游植物的藻类是浮游动物的食物,小鱼和小虾等吃浮游动物,食肉性鱼类等吃鱼虾等,某些海洋植物与鱼虾等海产品是人类的主要食源。孔海南说,与太湖情况类似,由于大量氮、磷等污染物急剧进入渤海某海域,导致最低生态层次的藻类异常大量繁殖,形成了“赤潮”。一旦含有藻毒素藻类种群大量繁殖,极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鱼虾等较高生态层次,并通过海产品经消费进入人体,直接导致人群急性或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容易引起社会较大关注,但需特别关注的是慢性中毒,藻毒素是典型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物质。”孔海南强调。
近年来,渤海污染情况越发严重,海洋生态不断恶化。据《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盘锦、锦州-葫芦岛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秦皇岛近岸海域连续四年发生抑食金球藻赤潮;渤海湾为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区域之一,2001年以来天津近岸几乎每年都发生赤潮,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前,渤海在其生态系统构成中的底层生态种群已出现了实质性变化及生态链关系已不稳,任其恶化下去,将会在中上层次的生态种群发生实质性改变及整体生态链破坏。根据国外类似内海的经验教训,将出现水质恶性急剧恶化、‘赤潮’种群及规模异常变化等生态问题,并将愈来愈麻烦。”孔海南说。
生活污水成为渤海重要污染源
“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陆上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说,以当前技术水平,污染与GDP的增长成正比。环渤海经济带的飞速发展,企业临海建设与工业布局,并未将渤海环境容量纳入考量范围。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194个入渤海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约为高锰酸盐指数375.9万吨、氨氮64万吨、总磷26.3万吨、石油类4.5万吨。
“入渤海的陆源污染物主要为经过入海河流与地表漫流两种途径进入。”孔海南说,应特别关注入渤海河流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带来的氮、磷等富营养化问题。尤其在秋冬春这样的缺水季节,入渤海河流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比例常超过50%。加上水量极大,入海污染物总量极大。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很高,如北京市污水处理率为83%。孔海南说,“京津地区大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按一级B排放标准设计,就算按国家目前最严格的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改造后,其尾水总氮浓度还是劣五类地表水标准的7.5倍之多,仍能造成渤海严重污染。”
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第五类地表水的最高限值是氨氮2毫克/升、总氮2毫克/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规定,日均最高排放浓度为氨氮5(或8)毫克/升、总氮15毫克/升。
“渤海流域如此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加之部分漏排的未经处理生活污水,还有城郊、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渤海,直接导致渤海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孔海南说。
《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以来,锦州和葫芦岛沿岸90%以上入海直排口和排污河均存在超标排污现象;渤海湾入海河流水质较差,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入海断面水质均为劣五类;莱州湾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多为劣五类,湾内海水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
急需总量控制和流域管理
“大家都清楚,想综合治理渤海,首先要控制住污染源头,问题是怎么控制?”孔海南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濑户内海水生环境与水质污染也是“一塌糊涂”,与渤海现状相似。而濑户内海综合治理成功经验的根本一点就是“全流域性总量控制”流域管理政策。“孔海南说,在日本中央政府主导下,建立了与濑户内海有关的沿岸数个府县和5个市知事、市长参加的环保工作会议制度,并组建了濑户内海总量管理委员会,进行相关工作。
孔海南解释说,渤海“全流域性总量控制”,是摒弃现行我国统一实施的排放水质(浓度)标准与地表水(浓度)标准等水质浓度标准为基础的管理政策,依据渤海环境容量,将各项污染物每年允许排放总量,分配到沿渤海的吉林、辽宁、河北和天津,甚至北京等流域相关省市;单独制定更严格的排渤海总量标准,即水量与单项污染物浓度相乘之积。
“‘全流域性总量控制’管理政策,是在国外封闭或半封闭海域广为采用,并证明有效的政策。”孔海南强调。
世界银行高级环境专家谢剑也表示,流域是一个自然地理和水文单位,最佳模式是按流域而不是根据行政或政治边界进行管理。目前,欧盟国家、美国、加拿大、南非等一些国家、地区都实行了综合流域管理。
“从生态恶化到污染控制,再到生态恢复,都是数十年的概念。”孔海南说,濑户内海治理修复持续了60—70年,渤海也一样,其修复周期至少长达数十年。
(科技日报北京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