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如何做好行政审批档案管理信息化

    行政审批模式改革的实践就其实效分析,主要侧重于对行政审批项目的精简、突出服务、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行政审批,以信息化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和行政审批方式变革及行政审批档案信息化管理,成为践行十八大报告中行政审批改革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行政审批信息的网络共享和统一管理

    由于各个审批机关信息系统之间的封闭性和不兼容性,导致了电子政务数据并未完成网络之间的整合与链接。如城建系统的现有信息系统通常是根据独立业务需求设计、实现的,随着行政审批模式的变化以及公众对行政审批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实际业务审批、行业管理和数据分析的需要,相关审批管理部门的系统整合已经成为普遍的需求,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行政审批管理平台。

    另一个方面,一个行政机关或者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并不能够通过网络为其他相关的部门所共享,造成了资源的虚置和浪费。如不同机关对同一数据必须重复录入,没有通过系统优化整合的信息只能服务于单个点而非整个审批系统。信息区段的分割使得电子政务的功能无法很好的发挥,导致审批效率严重降低。很明显,这违背了政务信息化的初衷。

    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在于信息的便捷获取。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在行政审批改革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它可以架构起一套畅达的信息技术系统,可以真正意义上完成信息革命对行政审批领域的技术促进作用。针对现有的电子政务审批和管理需求,必须整合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形成企业、人员和工程三大模块,市、区两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办理所有事项。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查找业务关联点,再造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企业资质、人员、工程业绩和企业与人员动态监管、综合执法平台,加强数据共享;二是对审批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实测和预测备案等审批事项进行整合,废除不必要的系统;三是增加统计和分析功能,充分考虑市区两级日常工作管理需求,包括事项办理情况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四是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根据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与审批系统集成。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工程的推进是建立系统管理平台的关键。在推动集中审批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应以电子政务作为公共行政创新的持续动力,积极探索推行“一点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反馈”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网络办理模式。

    行政审批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资料作为公共信息资源,不仅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和归集,还要便于政府和相对人的查询利用。通过统一审批档案归集和整理标准,对于纸质档案来说可以提高审批档案的归集和整理水平,能够便于查找、保存,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电子档案来说,通过统一的标准将档案信息输入系统并生成档案查询系统,在提高系统化、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利于资料的保存和未来的数据处理。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审批档案需要电子化信息管理,即对项目审批服务进行详细记录,反映项目审批整体过程,包括协调会议纪要、联络记录、审批服务记录等;同时,结合审批档案,按照首问责任制,为企业提供审批相关跟踪服务。

    审批档案由项目基本情况表、协调会议记录表、审批进度表、联系记录表等组成,应加强项目审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项目审批完成后,报相关政务服务中心备案,进行信息化归档管理。

    以“信息共享、同步办理、快速了结”为出发点,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实现行政审批各相关部门电子政务网的全面连接。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推行电子印章在网上审批过程中的使用,建成网上审批服务管理和电子监察系统,全面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批和实时监察。推行项目审批“一号通”管理模式,实行项目联合审批。(作者:邯郸学院 连月梅 查志刚)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