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近日向总统普京递交了一份国防部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俄罗斯面临的威胁以及军备计划。这是自前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涉嫌腐败案下台以来,现任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首次对谢尔久科夫主导的新军事改革进行调整。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前一阶段旨在打造“新面貌”的俄罗斯军事改革发轫于2008年8月的俄格战争,一直处于改革变化中的俄军尽管在俄格战争中表现出色,但是在实际战争检验中暴露出的问题促使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时任总理普京下定决心进行新一轮更为彻底的改革。
2007年走马上任的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担当重任,以“打造军队新面貌”为口号,拉开了俄罗斯新军事改革的序幕。这场军事改革,从其提出那一天就争议不断。最近,随着谢尔久科夫的垮台, 新一轮争端又起波澜。
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谢尔久科夫主导的军事改革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俄军在指挥体系、人员结构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2008年12月,俄罗斯正式公布了《2009—2011年俄罗斯军事改革规划》,计划于2012年前将俄军建设成为一支编制体制合理、机动能力强、武器装备先进和待遇优良的职业化军队。
首先,原有的6大军区按战略方向被合并改建为西部、南部、中央和东部4个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战时对辖区除战略核力量之外所有陆、空和海军部队的统一指挥。由“师—团制”向“旅—营制”过渡,以提高指挥效率。师团编制被撤销,旅成为最主要的作战单位,以适应现代战争快速机动、多兵种联动的需要。通过改革,将原有的四级建制(军区、军、师、团)改为三级建制(军区、军、旅)。另外,为加强对战略核遏制力量的统一指挥,2011年底还专门建立了空天防御部队。
其次,俄军按照“裁军先裁官”的原则,优化部队官兵比例结构。军队人员数量由改革前的120万人缩减为100万人,军官比例由原来的58%降低为15%。职业化进程加速,合同制士兵数量已达18.6万人。
第三,俄军武器更新力度达到空前水平。改善军备是俄军此轮改革重点,到2012年底已全部用数字技术替代武装力量的陈旧通信技术设备。俄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优先发展方向是核威慑、太空防御和防空领域,俄军将装备现代化的通信、管理和侦察系统,推进第五代战机的生产,并研制新式海军战舰。到2015年,部队中现代化武器装备所占比例应不少于30%,到2020年这一比例应不少于70%。为此,俄罗斯拟大幅增加军费投入,2011—2020年用于实施国家武器采购计划的开支总额将增加到19万亿卢布。
第四,遵循“非对称”的战略原则,提高战略核力量战备水平。俄军加大了淘汰过时战略导弹和潜艇的力度,腾出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升级有作战潜力的重型导弹、战略轰炸机和“台风”级核潜艇,用C—400防空导弹对原有的反导系统进行改进,修建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和卫星监控系统。同时,俄军加快打造新一代核威慑力量——海基的“北风”级潜艇,陆基的“白杨—M”机动型导弹系统和RS—24洲际弹道导弹系统,以及空基的X—555巡航导弹等。
2012年3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防部一次扩大会议上宣布,俄军事力量改革基本结束,改革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俄罗斯拥有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广受责难中的不同声音
谢尔久科夫主导的军事改革之所以广受责难,其原因首当其冲的热点是腐败。谢尔久科夫牵连在内的腐败案争端再起,许多评论家再次聚焦腐败问题,将其视为此阶段改革的最大弊病。美国的俄罗斯问题专家马克认为,俄军队中,挪用资金,克扣人员工资,行贿受贿的总金额居然达到国防预算总额的20%。
如果深入探究,可以发现,对于新军事改革进程中腐败问题的口诛笔伐似乎另有深意。一些反对者不仅仅着眼反腐败,而是从根本上否定改革总体的设计,质疑“改革措施的合理性”,有的甚至公开提出“不要惧怕开倒车”。而结合改革过程不断有一些高级将领或被退休或被解职,以及曾一时一浪高过一浪的军官示威游行来看,此次争端,或许暴露出改革中的利益之争、权力之争。
随着新任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履新,下一阶段的俄军新军事改革即将展开。尽管争端再起,面对纷繁复杂的当前局势,俄罗斯当局仍秉持着较为明确的态度,“反腐败,不否定改革”。笔者认为,这种态度是明智的。毕竟,改革的历史无数次证明,完全推倒重来再次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成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
其次,责难的焦点聚集在改革太过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稳妥措施。从新军事改革计划提出的那一天开始,针对此项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争议就未曾间断。有专家认为,如果真的按计划完成此改革,那么俄罗斯将脱胎换骨,完成向真正的现代化军队的转变。也有俄罗斯学者指出,此项改革计划过于激进,许多措施操之过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即便实现,俄军也将元气大伤。
著名俄罗斯军事专家尤里·卢布佐夫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俄军的‘新面貌’成果仅局限于削减人员以及裁撤指挥机构并用其他机构取而代之”。目前俄军的编制缺员率已达到40%,陆军组建的100个旅被改革者看作常备作战力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新建旅的人员和装备配置并不齐全,没有能力完成作战任务。
责难背后犹存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着眼军事竞争的新领域和国家安全的新需求,大力加强空天防御力量建设。四年新军事改革,俄罗斯空天防御力量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整合原俄罗斯空军、航天兵以及海军航空兵,防空兵和陆军防空兵等军兵种的空天防御力量,组建全新的空天防御部队,理顺了空天防御力量的指挥关系,提高了作战效率,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和与空天敌人对抗的打击系统的作战效能。而新一代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和“沃洛日涅”新型雷达的部署,大大拓展了预警范围,提高了预警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空天防御系统的效能,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检测命令和传输信息的数字通信标准正向第六代过渡。
二是调整军事建设战略部署优先方向,推进远东地区军事力量建设。经过先期在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建设武器装备维修和存储基地,配合最近两年来不断加速和强化的远东军事力量建设,历史上一直被俄罗斯视为安全大后方的远东地区军事力量构成已经非同往日。组建东部军区、建设东方航天发射场、举行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东方—2010”战略战役演习等一系列动作,不仅提振了远东地区在俄军事力量构成中一向的弱势地位,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俄在远东、乃至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有力制衡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于俄罗斯在远东生存、发展空间的挤压,提升了俄罗斯在远东乃至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三是推动军事力量结构调整,提高部队遂行任务能力。作为此次新军事改革中的重头戏,俄军着眼提高效率,精简指挥层次,取消原来的六大军区制,建立四个联合战略司令部,即西部军区、南部军区、中央军区和东部军区。陆军建立战役指挥部—集团军—旅三级指挥体系,空军逐步建立战役指挥部—航空基地—飞行中队三级指挥体系,海军力量按照三大舰队和三大军区分配部署。军队力量构成框架的进一步精简化,将为提升俄军信息化条件下战斗能力提供诸多便利。
四是强调战略核力量核心地位,着力提高“不对称”威慑能力。战略核力量一直是俄军的杀手锏,是平衡美军无可比拟的全面军事力量优势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普京2001年入主克宫以来,俄高层更是将战略核力量作为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的核心所在。而在谢尔久科夫主导的新军事改革中,除了加速列装陆基白杨系列洲际导弹、恢复空基战略核力量编队飞行任务之外,作为“非对称发展”指导思路中的核心部分,海基战略核力量建设得到大力加强。
改革的得与失令人深思
首先,腐败是改革的大敌。不是改革导致腐败,而是腐败破坏改革。
其次,必须重视改革、稳定、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折腾。俄罗斯军事改革向来以大胆激进著称,这既是俄罗斯军界、政界高层对现实忧患的一种主动应对,也反映出急于求成的一些过激反应。尽管此次新军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改革进程中一些激进举措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对俄罗斯领导层、民众层都是士气上的打击。
再次,必须明确改革中的主要矛盾。此次俄军新军事改革进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也是被忽视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对改革主体——军人本身现实利益的忽视。据报道,改革中由于经费紧张、住房不到位导致大约有5—6万军官实际还没有退出现役,而是成为编外人员。因此,不难理解几乎贯穿改革全程的军官、士兵反对改革的游行、集会的出现。这是改革阻力重重的原因之一。
第四,必须明确“利”与“益”的关系,规划好长远之“益”与短期之“利”之间的关系。此次新军事改革中,尤为触目惊心的是对俄罗斯军事力量培养体系的重新洗牌。不仅大量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被裁撤,甚至有一些调整之后,再次全部推倒的事情发生。院校和科研机构有其各自的特殊功能和建设规律,必须具体分析、审视、处理,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而应努力探索新组合、新模式,注重功能开发。
最后,必须确立现实的指导思想,明确军队的历史使命、现实任务需求。精简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军队战斗力,压缩规模本身并不是目的。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复杂多变、敌对势力步步紧逼、战略空间备受挤压的大环境下,维持一定规模的军备力量有其必要性。而面对俄罗斯的广袤领土与漫长的边界线,经过精简的俄罗斯机动力量,能否完成其使命与任务仍有待观察。
历经第一阶段四年新军事改革的俄罗斯军事力量是在改革中完成华丽转身,在实践中展示出跨上新台阶的战斗能力,还是在无休止的论争中纠结;是批判地继承这四年的谢尔久科夫遗产,还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随着即将出炉的新国防部长绍伊古的新改革计划,相信我们的疑惑将会尽快解开。(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