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美丽贺州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赵德明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

    奋发有为,赶超跨越。

    从传统农业市到新型工业化城市,从不沿边不靠海的广西“交通末梢”到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从“县级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从相对封闭“省尾”到开放合作前沿,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贺州市如今的发展活力迸发,前景广阔。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今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贺州市如何继续探索一条符合市情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新路子,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3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德明。

    稳中求进 进中求快 快中保好

    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贺州作为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突破重重困难和压力,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过去一年里,贺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又有哪些新亮点?

    赵德明: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围绕“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保好”的主基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促和谐, 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转优、物价回落、民生改善的良好状态,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2012年,贺州市全年有12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有6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在广西排位前移。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3.9亿元,增长9%;财政收入32亿元,增长20.2%,增速排全区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1.6亿元,增长26.9%,连续四年保持每年100亿元增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20.7%,增速排全区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亿元,增长12.3%;农业总产值135.6亿元,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5元,增长12.8%,增速排全区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823元,增长17.3%,增速排全区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8.7%。

    一年来,贺州市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发展壮大,项目建设掀起高潮,城镇化建设成果丰硕,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加快推进贺州科学发展

    力争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内涵和新目标,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立足于贺州市的实际,如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赵德明: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贺州市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繁重。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以全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财政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目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打造特色宜居城市,建设美丽贺州,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为力争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贺州特色,保持贺州速度,加快推进贺州科学发展。一方面要突出发展特色,当好“特长生”,依托贺州的资源优势和自然禀赋,加快形成具有贺州特色的经济结构和城市面貌,实现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努力当好“上进生”,认真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思路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地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理顺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迅速打开思想解放的闸门,认真总结和借鉴历届党政班子确定的发展思路,以铁的手腕、铁的作风来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打造高效、廉洁、公开的政务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重点推进贺州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加快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格局,并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态度、毅力和决心,营造出一流的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特色立市、特色兴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继续实施“工业立贺”战略,加强与中铝、中色等央企和强企的交流合作,做大做强电力、林产、矿产、电子、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同时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按照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显山露水的要求,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努力建设美丽贺州。充分发挥贺州作为首个自治区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实施“三个收入倍增计划”,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通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旅游业来实现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科教文卫各项事业,并开展好新一轮扶贫开发,着力改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群众生活。

    五是大力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坚持强化落实、坚持领导示范表率、坚持强化担当意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为抓手,认真开展好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全市上下的执行力,以强执行力推进贺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广西也提出要实施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有什么对策?

    赵德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要全力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深入实施万元增收工程、“234”农业产业化工程和三大增粮增收行动,继续把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先发展优质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快发展昭平茶叶、富川脐橙、钟山贡柑、平桂马蹄、八步蔬菜等优势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升森林经营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抓好生猪、优质家禽和名优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养殖业;抓住自驾游、自助游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利时机,发挥农业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抓好贺州温氏公司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农民兴办各类新型合作组织,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产销联系,从产供销各个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区域劳务合作,鼓励和帮扶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建立完善产权制度,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以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民增收保障能力。

    落实政策鼓励创业

    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记者:为大幅度提高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适应广大城镇居民加快提高收入水平的新期待,广西日前出台了《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从2012年到2020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贺州如何跟上这一步伐?

    赵德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把提高居民收入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加快完善富民政策,大力落实富民举措,全力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在发展中实现增收,在富民中促进发展。

    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施全民创业工程。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镇居民增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对城镇低保对象、困难职工的就业援助。

    积极促进全民创业。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贺州市鼓励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面向民营企业的投资融资、技术支持、创业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实施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

    完善企事业收入增长机制。健全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劳动者工资水平与企业效益有机衔接。建立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提高城镇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强化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根据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为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贺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工业不是很发达。贺州市如何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继续进行探索?

    赵德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贺州建市时间不长,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实力弱,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巩固提高工业主导地位,建设广西新兴工业城市。

    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办法,协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难题,提高煤电油运资等生产要素保障能力,特别是积极争取企业技改资金、特殊行业生产指标、产业用地指标、工业企业分时段计价用电等倾斜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停产企业恢复产能、新建成或技改竣工企业达产,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加快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尽快把电力、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冶金、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打造成六大百亿元产业,同时优化提升发展食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开工建设桂东电子四期技改、扬翔饲料等项目,加快推进平桂飞碟钨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改、桂海铝业电子铝光箔等项目建设。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实施技术更新改造,推动水泥、碳酸钙、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调整升级,重点推进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运用环境倒逼机制淘汰落后小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以稀土、黑钨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深入实施“质量兴贺”战略,加强质检中心建设,开展贺州市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

    加快工业园区扩容提质步伐。重点推进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污水管网一期工程、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路网一期工程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六大产业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信都至富川为主干的高效路网,加快构建百里工业长廊,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深入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发展壮大亿元企业,形成梯次强企方阵。鼓励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通过增加投入、盘活存量、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规模。通过总量扩张和转型升级,工业总产值实现新突破。

    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无线城市”、“数字贺州”建设,推动电信、数字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着力加强工业经济系统网络建设,构建满足管理部门和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的公共信息平台。引导企业信息化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稀土、电子等新材料产业创新升级新路径。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打造特色宜居城市

    记者:近期,“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贺州市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赵德明:城镇化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我们要用先进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发掘地方文化特色,用先进的理念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山水宜居、各具特色的城乡风貌。重视把城镇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发展。巩固扩大“五城联创”创建成果,拓展延伸城乡清洁工程,着力改善旧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卫生环境。完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整治违法乱建、乱摆乱卖等突出问题,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环境。推进黄姚、莲山等重点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加大城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以城东新区、平桂新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建设,重点推进贺州大酒店、绿洲家园、太白湖公园、城东新区路网、平桂新城路网工程等城建项目。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城区排水排污及供水管网改造、担杆岭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平桂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积极谋划新的城区建设,将周边的黄田、沙田、鹅塘、莲塘、贺街逐步纳入城区建设管理,拉大城市框架,尽快启动北环路、灵峰南路、莲塘城北大道等建设,构筑便捷高效的城市主干路网,加快形成“一江两岸三新区”的城市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以“贺八平钟一体化”为目标,积极构建以市区为中心,钟山为副中心,富川、昭平县城为卫星城的城镇整体布局。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着力推进各地新城区、百里工业走廊中心城镇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名镇名村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提速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朝着将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建设成为全区县域经济强县,将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建设成为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县的目标奋进。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记者:“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贺州市如何继续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把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赵德明:只有坚持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增加改革的勇气,坚定改革的信心,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的源泉。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市本级侧重利用产业园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优质企业、项目入园,促进工业发展;各县(区、管理区)在市里的统一指导下,侧重加快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重点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和理顺各县(区、管理区)与辖区内产业园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推动园区加快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推动贺达纸业改革重组。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引导重点企业有步骤、分重点推进上市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强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抓住粤桂、桂港合作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东靠”战略。努力将粤桂产业合作八步—怀集示范区上升到自治区层面加快推进。进一步加强桂东四市合作,争取自治区在重大产业布局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倾斜。全面对接“桂粤湘赣”生态经济走廊战略构想,争取将贺州市纳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桂贺区域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泛珠三角、台湾和东盟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对接,抓好集群式产业转移。深化与中国铝业、中国有色、国电集团等央企名企合作,进一步提升项目履约率和开竣工率。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兑现工作,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加快建设美丽贺州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贺州相对其他地市而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却生态良好。如何继续保持这种生态优势?

    赵德明:生态优势是贺州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充分发挥贺州生态优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以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保障等五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打造“繁荣富庶、和谐安宁、人文丰厚、山川秀美”的美丽贺州,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品质。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采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开展粉体生产企业绿色生产活动,争取石材加工企业实现零排放。重点推进矿产、林产等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抓好火电、冶炼、水泥等行业的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完善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严防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姑婆山、滑水冲、七冲、大桂山、西岭山五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开展贺江、桂江、龟石水库等水环境建设,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广西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和广西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和“绿满贺州”造林工程。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与华润集团合作,继续吸纳关联项目进入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把园区建设和周边的休闲养生、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成为综合发展、科学发展、城乡统筹的示范区。推进电力、建材、食品、电子、新材料等领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入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注重坚持文化引领

    努力创建文化先进城

    记者: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于贺州市来说,如何加快打造文化这一“软实力”?

    赵德明: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贺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导入文化为民靠民惠民新理念,以文化传承、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精品为着力点,全面系统地开展文化先进城创建活动,到2015年,使贺州市文化基础设施达到地级市标准,市民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使贺州市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加快市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建设,建设完善城区书报亭、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硬件设施。深化民族文化之乡、特色文化之乡、优秀村屯文艺队、小康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继续开展“国学进万家”活动,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推进自治区级瑶族文化(富川、八步)生态保护区、临贺故城、姑婆山客家风情小镇、世界客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以客家文化、瑶族文化、茶文化、莲文化、石文化为重点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多彩贺州”大家演广场文化品牌,提高“村村通”的质量和水平。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十百千”培养工程,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市县两级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和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打击盗版、非法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记者:民生工作关系千家万户。而贺州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贺州如何做好民生工作?

    赵德明:越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越要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要落实保障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和扩大社会就业工作,妥善解决好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让人民尽快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积极推进民生事业。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教育项目建设大会战。继续巩固医改成果,有序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大17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实施钟山县等革命老区扶贫攻坚三年帮扶行动。加快推进驻梧管理处大院危旧房改造。加大社保、教育、医疗、安居等方面惠民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建立健全价格监管长效机制,保持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以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为契机,扎实推进“平安贺州”、“法治贺州”建设,建设具有贺州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努力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基层基础建设、信息网络管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强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工作,推进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意识。着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完善乡镇、村、屯三级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市、县、乡三级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