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广东科技奖励导向鲜明呈五大亮点

    本报讯 (杞人)一年一度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在即。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目前,有280项优秀科技成果已通过所有既定评审程序,被最终确定为2012年度广东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这批项目成果充分反映科技创新已成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折射出近年来广东科技工作的五大亮点——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本年度280项拟奖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19项,获得其他知识产权609项,比上年增加20.8%;其中拟奖企业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9项,占拟奖项目发明专利的82.2%。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的170项,占全部拟奖项目的60.7%,其中企业以第一完成单位牵头完成的项目119项,占企业拟奖项目的70.0%,较上年提高了8.1个百分点。拟奖项目中,属产学研合作项目的94项,占企业获奖项目的55.2%。这些项目涵盖了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技术领域,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达814亿元。

    民生科技成果惠及万户千家。在上述项目中,属于农业科技、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防灾减灾、节能环保等领域成果117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1.8%。如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完成的“晶状体病的手术关键技术改进和发病机理的研究”项目,改进了晶状体病的手术关键技术,推动了白内障由复明手术转向屈光手术,使常规和复杂白内障手术变得更加安全、简便、有效,晶状体病的综合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项目发表论著113篇,SCI收录40篇,总引用529次,出版2部专著;在全国举办理论和手术培训班17次(93期),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次;项目成果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已使二十多万例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青年科学家成为创新主要力量。本年度拟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1岁,35岁及以下的占31.9%,36—55岁的约占64.8%,完成人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到69.9%。 29个一等奖项目中,团队平均年龄40岁以下的7个, 45岁以下23个,占一等奖拟奖项目的79%,青年科学家已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2012年,广东基础研究取得进一步突破,全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超过14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名,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973计划(包括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7名,连续第四年大丰收。本年度拟奖成果共发表论文6618篇,其中,被SCI、EI收录2387篇,他引次数达85484篇次。如由中山大学完成的“微孔与磁性配位聚合物研究”项目,围绕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设计、控制合成和高功能无机化学等领域的难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若干聚合物框架结构定向组装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结构新颖、具有多孔和磁性性质的新型配位聚合物,深入研究并总结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项目发表SCI论文54篇,其中在国际顶尖化学和材料科学刊物《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技术》和《英国皇家化学会评论》发表论文共10篇。被《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以及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顶尖刊物等SCI他引累计超过2600次,其中10篇代表作累计被SCI他引1000多次,6篇各被SCI他引超过100次,8篇入选ESI高被引用论文。项目主要完成人中,1人当选中科院院士,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新世纪人才计划并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3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人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推动经济稳步发展。去年9、10月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推出“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年度拟奖的两个级别最高的“特等奖”项目——“佛山一环快速干线工程建设与管理创新实践”、“专业镇中小微企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则分别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对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两个侧面,显示了广东科技部门努力改善创新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京ICP备06005116